一丝创意灵感、一届节展或一个产业,由概念生发之初到实现产业化,再走上成熟的商业化道路,从来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价值链的构建、资源的整合、产业内涵的定义、商业模式的选择、国际经验的兼收并蓄,都是政府、专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推动的结果。其间,我们当然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他们秉持不同的立场,也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可能就在综合权衡之间,产业发展的方向渐渐清晰,文化创意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前奏开始响起。
动漫的人文关怀
许江
(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院长)
杭州在2003年就提出要打造"动漫之都",其后2004年开始逐渐铺开,随之有了2005~2007年共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经过了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洗礼之后,杭州已经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如今面对的就是如何高举国际、国家级动漫节的大旗,实现领跑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目标。
中国国际动漫节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大平台,它应该有两个支柱:第一个支柱,就是新/老图像技术的不断更迭,使动漫产业能够带给民众更神奇的视觉盛宴。这种视觉享受是构建在内容创意基础上的,而对城市有深刻的理解,融入城市人文历史丰富内涵的创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技术飞速发展,但产品内容的人文思想性却脱节了,这就要重视如何增强产品的内涵问题。
另一个支柱是,动漫产业要强调原创性,树立品牌。大众文化的发展,市场化理念逐渐成熟,消费者的关注点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文化产品市场是书法、字画等为主,但在21世纪的舞台上,唱主角的俨然已经是电影、动漫产业了。在加强原创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成为必要手段,品牌往往就是作品品质的保证。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要特别注意文化振兴的主体意识问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注重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而不是单纯跟随西方的产业发展方向。并且,这种主体意识不是时间概念或价值概念,应是中国民众生活品质的提升。
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些基础资源的支持,自然要着力进行资源性研究。例如,皮影研究、木板版画的研究等,这些都是可以融入动漫的创作元素,没有持续的资源性研究,动漫创作就会失去本源性支持。
动漫作品是娱乐时代的产物,在发挥休闲娱乐功能之外,还有着心灵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作用。以后要多制作中国特色的人文动画,着重人文精神的弘扬,开展正面形象的宣传。例如,可以创作关于中国书法的动漫作品。总之,动漫作品的中国特色、大众化与国际化,都与加强对原创作品的支持密不可分。
"创意"+"产业"
葛建刚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杭州是准备比较全面的几个城市。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它自身的人才与专业优势,中国美院、浙江大学、浙大理工大学等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动漫、设计类专业,且不同大学的核心优势各有不同。
譬如,从纯设计和创作角度来看,中国美院是独树一帜的;从学校学科设置的角度来看,浙江传媒学院在电子产品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且以传媒的视角对学科进行了整合;浙江理工大学主要从产业的视角整合创意产业来设置学科。在以工科为背景的基础上,专业门类齐全,包括了服装设计、动漫、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如果"创意"加上"产业"两个字以后,它就超越了纯粹的"创意"。例如,服装设计与产业结合起来就可以向服装营销方面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升级与换代的要求相契合。早在2000年的时候,杭州就提出要发展都市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就属都市产业,满足城市消费的需要,同时又是无污染、无烟产业和可再生产业,还可以促进劳动就业。所以,杭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在发展都市产业、创意产业、休闲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原创与世俗的调和
邬关荣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为什么创意产业目前在世界上那么流行,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其高附加值和促进就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第二大支柱产业。虽然第一支柱产业仍旧是金融业,但从吸收就业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绝对是处于第一位的。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获得资源性支持,这里的资源具有意识性,是内部长期的累积形成的,而非外来的,是不可交易的。资源将体现出三大特性:不可移动,不可替代,不可模仿。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要创造独特的无法模仿的资源,而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
比较国外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最发达的,是全球的时尚发布中心,引导着流行趋势的走向;英国则是名牌艺术,凭借差异化定位,与美国化创意相区别;欧洲创意产业的优势在于其文化历史的多样性、艺术性,譬如,文艺复兴至今都有全球性的影响力。最后,还有日本的动画片和韩国的电视剧。可见,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的创意产业具备不同的资源基础,输出的产品也有所差异。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原创与世俗的调和过程,即从最初的一个高雅的理念到形成一个比较世俗的产品。创意原来是远离大众消费群体的,但创意又必须商品化,以大众消费群体为基础。因此,创意产业必须是来自创意,源于文化,用于生活的。这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生活化和大众化。
浙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两个关键点:第一,逐步推进产业融合。产业间、产业内的互相渗透,最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产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是不同产业的交叉,有硬的和软的,有数字的和艺术的,跨越度很大。
第二,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创意产业发展还应该是跨国界的,从多年的杭派女装推广来看,发展了十多年,仍只是一个地域性的服装品牌,很少能跨出国门,现在连跨出浙江省都比较困难,产业发展自然受抑制。而国际合作能促进创意产业的持续成长。
产业定位与整合
卫军英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目前,浙江省的广告创意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它也是一种创意产业,但各种创意产业各行其是,工作量很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
就目前来说,政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来引导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大而化之的说要发展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大省。要想打破旧有格局,那就要能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创意细分。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在形成产业链的过程中,都有其各自的创意模式。就浙江省来说,选择服装产业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突破口是比较适合的,因为浙江的服装产业基础很好。而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创意产业将凭借创意细分的过程,实现有效的产业整合。(何祎男 本文原载于《浙江经济》)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zj.xinhuanet.com/magazine/2007-12/20/content_11998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