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2日电 (记者吕雪莉)杭州市1日公布最新开展的"和谐家庭"评价研究项目成果,数据显示杭州市和谐家庭建设具有较高水平。调查同时显示,社会阶层、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庭暴力是影响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杭州市2008年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目前正在着手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和谐"将成为这个城市又一张靓丽名片。"只有家庭的品质生活,才有全社会的生活品质。和谐家庭是生活品质之城的基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杭州市妇联主席陈建华说。
陈建华介绍说,此项课题是由杭州市妇联和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联合开展的,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就一个城市的家庭和谐状况进行大样本的定性与定量化评价相结合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杭州市城市家庭和谐7个评价指数计算模型,填补了国内和谐家庭评价指数研究项目的空缺。
本研究主要就杭州城区与农村家庭、杭州城区四个社会阶层家庭的家庭和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抽样样本共2600户家庭,采用《和谐家庭评价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杭州城区与农村家庭的总体和谐状况,并进行统计学方面的比较。
成果显示,杭州市和谐家庭总指数为78.44。显示杭州家庭总体和谐,说明杭州市和谐家庭建设具有较高水平,成效明显。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家庭夫妻关系、家庭心理健康和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三个方面。
研究还显示,杭州家庭和谐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暴力等也是影响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杭州农村和谐家庭总指数为70.06分,明显低于城区的83.05分。杭州家庭总体和谐水平高,其贡献主要来自于城区家庭。而杭州城区家庭和谐又存在社会阶层的差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家庭指数最高,为84.90;其次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指数为83.46;第三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和谐状况指数为78.82;蓝领工人家庭(原住民)指数最低为75.80。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副主任侯公林说,一个和谐的家庭,不仅对于排解心理压力、获得家庭情感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和谐婚姻关系、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培育家庭尊老、养老的家庭文化都意义重大。此项研究可为我国今后评价城市居民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和谐状况提供理论和方法学方面的依据,也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现代社会环境变化、人口迁徙、婚姻家庭变迁等对家庭和谐影响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