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青年时报:蚕蛹中培养出抗癌药

发布时间:2009-05-15 作者与来源:青年时报  浏览次数:

时报讯 大家都知道治疗癌症,病人通常需要进行注射或放化疗,用药物治疗毒性高,病人治疗过程中比较痛苦,如果能像吃感冒药一样吃抗癌药,无疑将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便利。

日前,浙江理工大学生化所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等的专家学者,在国际一份学术刊物《PloS one》首次刊发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重要课题成果——以家蚕为生物反应器,找到了细胞因子类活性蛋白口服吸收的有效途径。据悉,这一成果已经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件,全面进入二、三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首个口服抗癌新药。

蚕蛹中培养出抗癌药

据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浙江理工大学生化所吕正兵副教授说,他们通过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的细胞因子,是人体自身具有的一种活性蛋白,具有激活人体肿瘤免疫功能,进而参与杀灭和控制肿瘤细胞等功效,也是目前给癌症病人注射或放化疗用的药物成分。

“这种蛋白,正常人的含量本来就低,肿瘤患者这方面的产生功能很弱,所以需要补充。”所以,吕教授和科研组的同事们,找到了蚕蛹作为生物反应器,以生成大量的细胞因子。

吕教授给记者这样描述了这个过程:“我们把这种蛋白整合到一种家蚕杆状病毒上,然后让携带这种蛋白基因的该种病毒来侵染家蚕,这样,就大量生产出我们想要的细胞因子,最后把这些细胞因子萃取出来,制成胶囊,就可以口服了。”

可以躲过胃酸的吞噬

吕教授说,他们目前是选用蚕蛹来做生物反应器,还有一个妙用,就是产生一种“保护膜”确保药物被人体吸收。

原来,像这种生物技术药物,细胞因子通常会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解而失去活性,口服一直是个难点。

蚕蛹中有许多特殊成分,比如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及大量脂质成分,它们会在细胞因子表面形成一种“脂质包被”,好比一层保护膜,当由细胞因子制成的胶囊进入人体后,这层膜会保护细胞因子“躲”过消化酶的大部分分解作用,帮助其穿过肠壁,进入人体血液,并发挥功效。

可广泛应用于生物药物

“这种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功能是生产白细胞,虽然注射的效果会更好,但是人体内的白细胞水平过高,违背人的正常生理水平,引发病人发热、关节疼痛等问题,副作用大,而且不能够长期使用。”吕正兵副教授说。

“新型的口服药,虽然效率比不上注射,但可以长期使用,甚至在放、化疗前就开始给药,维持病人在治疗期间的体质。”可以说是目前治疗手段的有效补充。

“如果这一模式在临床上得到成功应用,它可以广泛应用到基因工程药物或生物技术药物上。”吕教授对该新型药的前景充满信心。

新闻来源地址: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9-05/15/content_203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