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9月15日讯 (记者 余勤 通讯员 龚喜燕) 连日来,本报与省公安厅交管局联合发起的“爱心车贴”征集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目前,本报已收到来自中国美院、浙江理工大学寄来的精美设计样本,更有热心读者亲手把自己手绘的“爱心车贴”样本送到报社。
今天,本报刊登部分“爱心车贴”的设计样本,读者朋友觉得哪一幅最好,或者最适合推广,可登录浙江日报“报网零距离”(http://bw.zjol.com.cn),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也期待有更多读者提供创意设计。
“爱心”成为设计的主元素
酒后驾驶、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超速行驶……这些不文明而且危险的交通行为都被设计在“爱心车贴”里。中国美院平面设计专业的黄煜峰对超速行为深恶痛绝,他设计的警示语“油门猛轰,幸福成空”让人过目难忘。相比之下,浙江理工大学管荣萍的“爱心车贴”柔和不少:夕阳西下,回家路上,一位天使手捧爱心温馨提示,“为了您和您的家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记者看到,红色爱心成为设计的主元素。约7成的“爱心车贴”都是围绕“爱心”展开的。
不少“爱心车贴”的设计者表示,全社会应加大对道路交通文明的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
这几天,浙江理工大学的阳光网站很热闹。网站负责人唐兰告诉记者,自从有人把设计的“爱心车贴”贴在校园网后,引来很多跟帖,现在,很多新生也加入到“爱心车贴”设计的行列。每当有一幅别出心裁的“爱心车贴”出炉,网站上就会引来一片叫好声,大家都愿意为文明行车,传递爱心出一份力。
把“爱心车贴”贴进千家万户
景芳社区的道路协管员陈师傅给记者打来电话,希望申领“爱心车贴”,并发动小区居民也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我们觉得,这种交通文明宣传方式很有创意,为他人也是为自己。”他认为,贴上车贴后,首先能自我监督,同时也是流动宣传,多给他人提个醒。
义乌交警大队提出建议,要把“爱心车贴”放在处罚中心,供前来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领取。该中心主任陈谦介绍,每天来接受处理的驾驶人有三四百名,“酒后驾驶的,就发放‘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的宣传车贴,起到自我监督作用;超速的,就给‘步步小心、安全是金’的车贴,让他们把安全牢记心中。”
义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石长禄表示,“爱心车贴”是对交通安全宣传方式的一大创新,将对营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一阶段,本报将邀请市民代表和省公安厅交管局专家对入围的“爱心车贴”设计样本进行评比,挑选出最受大家喜爱的“爱心车贴”,并把“爱心车贴”送进千家万户。石长禄建议,可以先在车管所、车辆检测站对新车主发放“爱心车贴”,让他们在上路之初就能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吕水泉希望,文明行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自觉行为,而“爱心车贴”就是城市中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09-09/16/content_8270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