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日报:化创意为效益 西湖市集助推大学生创业

发布时间:2010-03-28 作者与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朱晓玲和她的工作室。

  见习记者 童桦

  本报讯 乡村风格的咖啡间里,几个年轻设计师正在示范如何给白色帆布包上色,学员们则各自扎堆一起研究烟盒上贴软陶的问题,旁边是杂乱摆放着的各团队新近设计的作品……上周日举办的3月杭州西湖创意市集上灵感纷呈。来自全省各个大专院校的创意团队和学员们齐聚位于中山北路的市集总店“创意堂”,相互交流着感受。

  作为青年设计师和大学生创意产品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西湖创意市集每个月会在杭州挑选两个地方,结合各种主题,如“父亲节”、“童年记忆”、“武林路时尚”等来举行全国性的创意产品集会。在过去一年里,市集一共举办了17次广场活动,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的创意团队多达480支,与会活动人员累计150万人次,并培养了我省40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

  这些团队的作品中有太多的奇思妙想:比如手绘的套鞋,比如像排骨一样的本子。朱晓玲、金晓靖的团队“1208”也身处其中,其风格清新的作品颇受关注。

  “1208”是一个工作室,那些在市集上颇受欢迎的手绘T恤、帆布包、红豆系列首饰和个性硅胶马克杯,就诞生于此。

  工作室不大,白墙、灰地混搭着淘来的老桌子和各种创意T恤、首饰,稍显凌乱,却奇异地透着一丝简约。工作室成立之前,1987年出生的朱晓玲还在浙江理工大学念书。对未来,她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迷惘,但对手工创作,却有种骨子里的偏好:“会经常和大一的学妹们交流,比如国外流行什么,就创新一下画在T恤上,慢慢就有人喜欢我的作品了。”

  毕业后,大学里的很多创业团队都因为工作、志向问题而面临解体,朱晓玲他们也一样。夜深人静时,当两人看完淘宝店里客户们的热情留言,读完手机里朋友们的鼓励短信后,朱晓玲失眠了。她的想法逐渐清晰——做创意手工才是她要的生活。

  因为热爱和坚持,他们从开始的摆摊到参加西湖创意市集,并成为市集的忠实摊主,受到市场认可的他们不仅有了遍布杭州、广州、北京和英国伦敦的数家加盟店,还得到市集组委会的帮助,即将成立自己的公司。

  西湖创意市集组委会策展人余建国说,市集主要是在做整合杭州本地和全国各地优秀创意资源的工作,帮助大学生创业创意团队走向由创意-作品-产品-商品的产业化道路;尽量给大学生团队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比如动漫节、文博会,还有市场信息的互通有无,让每一个团队都能感觉到集体的力量。

  也因为有了市集,在创意、创业的土壤上,“1208”这颗种子并不孤单。与他们一起成长的还有浙江工商大学的格子森林、中国美术学院的陶妃和温州大学的OH!LOOK涂鸦等40余个学生团队。其中祁门家秀、墨客烫画、牛奶等团队也都和“1208”一样,已经成立或者筹备成立公司,开始进行商业化操作。

青春该冲动

  很多长辈都会说:“冲动是魔鬼。”

  但“冲动”二字,却是青春贴切的写真。

  朱晓玲告诉我,“1208”现在每个月的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这对于两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对于那些还在寻觅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的人来说,是个渴望的数字。

  回想起毕业时的彷徨,现在的朱晓玲和金晓靖很感激那时的“冲动”——不顾同学、朋友对这项事业的看法,不计成本地投入所有的积蓄,按她的话说:“青春本就是无悔的。”

  所幸的是,冲动的他们摸着了市场里那一块块“石头”,也开始知道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

  由于他们的冲动,让钢筋结构的城市多了一些青春的味道:你会看到和你擦身而过的人穿着一件任何大厦都无法买到的花色T恤,你会看到任何品牌都无法给你的手绘包,你也会看到手工创意饰品中那种名牌首饰都无法企及的质朴和无暇……

  创意的种子已然撒下,而“冲动”则是它们顶开石头、冲出土壤的动力。在下沙、在滨江、在每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像“1208”这样的创意团队,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冲动”是一种创意,创意的结果能够服务于大众;“冲动”更是一种精神,能给那些普遍处在初级创业阶段的学生团队以感召。

  因此,冲动的他们是可敬的,因为前面是一片未知的战场;而冲动的他们又是可爱的,因为他们正做着一份“非主流”的事业。这份冲动,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里正在萌发的黄绿嫩芽。

新闻来源地址: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0-03/31/content_31721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