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浙江理工大学某大四男生宿舍:5个毕业生,只有1人留杭工作

发布时间:2010-05-19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宋慎祥的哥哥当年大学毕业后,去了首都北京。这在宋慎祥老家来说,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人们的观念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现在,像宋慎祥这样选择回家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

记者 肖向云

前不久,宋慎祥和他山东潍坊老家的一家纺织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后,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宋慎祥从父亲平静的语气里感觉到,父亲对于他选择回老家工作是很欢喜的。

宋慎祥是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的大四学生,学的是纺织工程专业,方向是纺织品设计。宋慎祥说,他很喜欢杭州,这也是当初选择到杭州读大学的原因。与老家相比,这里的经济更为发达,而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也让他这个北方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每一年,都有在外地读大学的高中同学来杭州玩,他在向同学介绍起杭州时,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所以,在面临毕业找工作时,他也曾犹豫过。在杭州,也有几家纺织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最终,在老家一家纺织企业来学校招聘时,他还是选择了回家。

在过去,大学生就业包分配,除了个别十分优秀的毕业生能够留在读大学的城市,其他大部分人都要回老家服务,没有选择。于是,在取消包分配自谋职业的新政策下,多数大学生都渴望在外面闯世界。回去?那基本上是弱者的表现。所以,宋慎祥的哥哥当年大学毕业后,去了首都北京。这在宋慎祥老家来说,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人们的观念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现在,像宋慎祥这样选择回家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

当然,宋慎祥选择回家,照顾父母不是唯一的原因。“在杭州,工资的确比老家要高,但并不包吃住,消费也高,生活成本压力太大。”宋慎祥说,在杭州,像他这样的毕业生,月薪大概为2000多元,回老家工作,月薪为1500元。但算一算,还是在老家生活压力小得多。就拿“安身立命”最要紧的房子来说,潍坊目前的房子均价仅3000多元。此外,山东潍坊的纺织业近几年发展很快,前景也很光明。

宋慎祥说,他们宿舍一共有5个人,只有一个同学打算留在杭州工作。

陈汪龙,浙江湖州人,与宋慎祥一样,他也选择了回湖州老家工作,去了一家纺织国际贸易公司做外贸。试用期三个月,月薪1300元,转正后为2000元,包食宿。陈汪龙对这样的待遇十分满意。因为在杭州,陈汪龙能找的工作,月薪虽然会略高一点,但却不提供住宿。这样一比较,还是回湖州划算。

陈汪龙的父母也是在纺织企业里上班。所以,当初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纺织。用父母的话来说,“学纺织,饿不死”,因为浙江是一个纺织大省,在这个行业里找一份工作是很容易的事。陈汪龙性格比较外向,还考过了英语六级,口语也还过得去,所以他选择了做外贸。

章剑丰,浙江绍兴人,也已经和绍兴一家工贸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章剑丰说,尽管杭州和绍兴很近,但他其实还是很想留在杭州的。因为他更喜欢大城市的生活,而且,杭州的企业更有优势,发展空间也更大。所以,他也去应聘过好几家杭州的纺织企业,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绍兴。他的考虑和陈汪龙一样,“最主要的是生活成本的问题。像我们这样的专业,虽然找工作很容易,但收入普遍不高。就算你将来成为资深员工,收入也高不到哪去。”此外,家里人也是希望他回去工作。

杨旭,吉林人。与其他同学不同,他已经上了两个月的班了,在宁波一家服装进出口公司驻江苏盛泽办事处。“我做的是采购工作,比较忙。‘五一’刚回来。”要不是准备毕业设计,他还得在那里上班。因为吉林老家几乎没有纺织企业,他没有回老家去工作,但也没有选择留在杭州。与其他同学的考虑一样,主要是待遇和生活成本的问题。

杨旭说,刚参加工作,工资少一点无所谓,毕竟积累经验最重要,但杭州的企业往往并不解决住宿,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得自己租房子,这是一个相当重的负担。在杨旭看来,盛泽虽然只是江苏吴江市的一个镇,但地理位置非常好,是沪宁杭金三角中心,纺织业也很发达,现代化程度也非常高。所以,去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也决心在那个强镇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

在杨旭看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好地方越来越多了,大城市尽管有它的吸引力,但毕竟有一个现实的生活成本问题,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时,更理性了。

秦红杰是他们宿舍唯一打算留在杭州工作的同学。秦红杰是山西人。“因为山西几乎没有纺织企业,加上喜欢杭州”,这是秦红杰决意留在杭州工作的原因。正如陈汪龙所言,他们所学的专业找工作并不难。秦红杰目前有三家单位可以选择,一家是在杭州主城区的纺织企业,一家是在余杭区的纺织企业,还有一家是某质检部门,事业单位,但并不解决编制问题,是合同工,所以待遇与正式工差距甚大。现在,秦红杰还在这三家单位中犹豫不定。“但肯定是要留在杭州的。”秦红杰的态度十分坚决。

“与往年相比,这两年回生源地工作的大学生是越来越多了。”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的就业辅导员魏莉莉老师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要好得多,尤其是纺织外贸型企业,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重新发展起来了,这也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一些企业的待遇也纷纷提高,这样使得一些在县级和乡镇的企业有了更强的吸引力。

陈汪龙:浙江湖州人,毕业后回老家到一家纺织国际贸易公司做外贸。

宋慎祥:山东潍坊人,毕业后回老家到一家纺织企业工作。

杨旭:吉林人,毕业后到宁波一家服装进出口公司驻江苏盛泽办事处从事采购工作。

章剑丰:浙江绍兴人,毕业后回老家到一家工贸公司做外贸。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0-05/19/content_872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