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了应该先去大公司历练几年再去创业”、“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起码还有十几年”……昨晚,著名财经作家、出版人吴晓波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征服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学子们。 继漂流图书馆之后,由青年时报主办、汽车电台105.4西湖之声协办的“爱上朗读”时报9周年庆系列活动再度发力,这次时报和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联手推出了2010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名家大讲堂之吴晓波讲座“中国经济改革史上的2010”。 浙江理工大学的学子们很是荣幸,因为据吴晓波自己说,他一年给学生讲座不会超过3场。结果这场颇专业的经济问题讲座,因为话题的高关注度以及吴晓波精彩的演讲技巧而变得格外成功。 马云的成功一半靠运气 因为早年是新华社记者,吴晓波对改革开放在中国尤其是浙江所起到的作用和发生的变化非常了解。他在回顾这30年的经济改革时说,虽然现在浙江一个省的GDP已经相当于一个欧洲发达国家,可以排进世界前10,也有像陈天桥、丁磊这样的富翁,在35岁之前就已经资产过亿,但这个过程当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商业道德的沦陷,“我印象最深的两次采访,一次是去义乌,一位老板用纸做冒牌的金利来皮带,结果被抓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10元钱的金利来,你买的时候就知道是假的。就是为了让你在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撑面子用的。”另一次则是在瑞安的某个村,往全国各地发信要机器,机器来了就拆开卖掉,等对方上门来找,村长就拿着报纸给对方看,说这个人已经死了,“我问村长,你这么做不会觉得不道德吗?村长指着村里一幢幢新房说,我的道德就是让村里人富起来。”这让吴晓波明白了中国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原因,“所有的人都只顾着小团体的利益。” 吴晓波分析说,1998年之后的中国经济主要靠三驾马车支撑——外贸、政府投资和房地产。“马云曾经跟我说过,他能成功就是运气好。”吴晓波回忆道,1998年政府开始向民企开放外贸,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开始起飞,这个时候马云做生意失败从北京回到杭州办阿里巴巴,给了浙江民企和外商一个交易的平台。当时马云给吴晓波的第一张名片上对这家网络公司的描述是“网上最大的集贸市场”,“他跟人家解释,你知道路桥吧?这个也是一样的,在网上有很多摊位。”然而半年多后,阿里巴巴冲到了世界网络公司的排行榜前列,“外国人来中国找,先到北京,然后又打听到杭州,最后在蒋村找到他,原来他在家里办公司。马云第一次上《福布斯》杂志时穿的蓝衬衣还是跟别人借的。所以一个人要发财靠努力和聪明是不够的,还得运气好。” 毕业了工作两年再创业 展望未来,吴晓波认为未来10年之内,中国还是全世界发展最好的国家。不过问题仍然存在,比如资本运营获得暴利这个现实,让很多中国企业家无心做实业,“一个辛辛苦苦把压力锅企业做到世界前列的企业家,已经把企业卖了,他要去投资一个小岛做房地产赚钱,中国20年之内再也造不出一口好锅了。”吴晓波说,中国这30年的发展主要是靠制造加工业,因此企业家放弃实业对这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面对台下的青年学子,吴晓波分析考公务员和创业两大出路,认为公务员的工作有保障但缺乏创造性,但他也不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去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而是希望学生毕业之后能进入大公司工作一两年,“对企业的管理、运营有了了解,对国家的宏观状况有了了解,再创业也不迟,人生可长了。” 吴晓波认为现在仍然是创业的大好时期,“十几二十年前没有人会给你投资,现在至少还有风投。”至于创业的地点,他觉得中西部还是大有可为,“因为制造业中心今后会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