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雪,火了保暖内衣市场。华商超市二楼,保暖内衣都摆到了显眼处,乘着-5℃低温,热闹打起年底促销。夸张的柜台,内衣更是堆出半人多高,更有甚者打出“买一送一”的口号。
保暖内衣,品牌多,材质更多,市场上还出现了发热内衣、远红外内衣等奇特的名词,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保暖内衣,保暖自然是首要考虑的。面对名目繁多的商品,消费者又该如何挑选?为此,本期生活实验室请来了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胡国樑教授,帮大家科学分析内衣的保暖性。
本期家庭实验室嘉宾: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胡国樑教授
市场
保暖内衣的材质
多得让人看花眼
市面上的保暖内衣,除了暖棉、厚棉、棉毛、羊毛、莫代尔等常见材质外,还有类似羊毛竹炭、牛奶蛋白纤维、发热内衣、远红外内衣等奇特名字。
挂着奇特名号的内衣,价格一般比普通内衣高出两倍。某品牌的发热内衣,据说采用日本发热纤维和热能科技,制造出的超薄发热丝内衣,价格要400多元,而一件普通的棉质内衣,价位在100元左右。
然而,这些打着特殊旗号的保暖内衣,其材料成分却基本上以棉和涤纶(聚酯类纤维的一种)为主,市面上的一款牛奶竹炭纤维内衣,贴布面层52.7%棉、28.9%聚酯纤维,11.6%牛奶蛋白纤维,里层为100%的聚酯纤维。
实验 保暖内衣的材质应首选羊毛和棉
价格高,融入“高科技”的保暖内衣,保暖性能又如何?我们特别选择了一件牛奶蛋白纤维内衣、一件莫代尔内衣,还有一件普通棉质内衣进行生活小实验。
在胡教授的办公室里,我们拿来三个热水袋,然后将热水袋包在三件内衣之中,半个小时后,比较三件内衣的温度,以检测他们的保暖性。结果显示,莫代尔内衣表面温度最低,牛奶蛋白纤维内衣和棉质内衣表面温度差不多。
胡教授说,保暖内衣的纺织材料有很多,保暖性能好不好,要看它的绝热性,不传导热能就保暖。羊毛、棉、腈纶(人造羊毛)等材质,传热系数低,保暖性都不错。“冬季的保暖内衣,可以选择材质比较保暖舒适的羊毛和棉质地。”
保暖内衣暖不暖和,与织物的结构也密切相关。在保暖上,衣服起到一个屏障作用,使得外界空气与内空气(衣服与人体之间)隔离。皮肤在22℃-33℃,湿度在55%-65%时,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空气的传热系数最低,内衣织造中静止空气越多,保暖性能越好,这也是蓬松的衣服比较保暖的一个原因。像拉毛、起绒等织物结构,也会比较保暖。”胡教授介绍。
提醒 奇特保暖内衣只是玩噱头
在我们的实验中,牛奶蛋白纤维内衣虽然取得了较高的保暖性,原因是采用了起绒的织造方法,跟是否采用牛奶蛋白纤维并无太大关系。
胡教授介绍,这种织造方式,使内衣与皮肤之间呈点面接触,传热慢,所以比较暖和。内衣中掺入的牛奶蛋白纤维,含量很少,否则就无法纺丝。
市面上的发热内衣,也让消费者疑惑不已。“发热内衣,玩的也只是噱头。”胡教授解释,人会无感排汗,能够吸湿放热,吸收水分子后结构变化,材料会散发热量。羊毛、棉、人造丝等都可以吸湿放热。
市面上的发热内衣,采用的是日本产的EKS面料,这种面料其实是腈纶在加工之前,里面添加了无机盐,吸水性会更好一些。胡教授做过一个实验计算,这样的一件内衣,短时间内(十几分钟),温度可以提升3℃-5℃,刚穿上去的时候很保暖。但是过段时间,衣服吸湿饱和后,就不发热了。而一件普通的羊毛内衣,吸湿散热后,温度也能上升2℃-3℃。
此外,像远红外内衣、竹碳内衣等,也都是在一般材质的基础上,添加了特殊的材质,因为添加的数量很少,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远红外内衣只是在腈纶或涤纶在纺丝之前,加入了能够发射远红外的无机氧化物,因为添加的量少,所以几乎没什么效果。”
教授支招
小实验教你测试
买的内衣到底好不好
一件内衣面料的好坏,是影响穿着舒适与否的关键,羊毛、棉等天然的材质,保暖性、舒适性能都会比较好。保暖内衣在选择上,除了考虑保暖性外,还要讲究舒适性、吸湿性与透气性。
检验保暖性:用热水袋,包在保暖内衣里,半小时后,看哪件内衣的温度高,哪件就保暖,也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检验吸湿性:把衣服弄湿放入封闭的塑料袋里面,挤出多余的空气,如果膨胀得多,说明吸湿大,吸湿性好,放出热量也多。
检验透气性:水杯上盖上衣服,密封,过24小时,看哪个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哪个透气性就好。透气性好,保暖性就相对差一点。
检验材质:棉,烧了的灰是白色,有一种烧纸张的气味;羊毛,烧了的灰是黑色,有一种烧头发的气味;人造纤维,烧了会缩成一团。
新闻来源地址: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0-12/18/content_290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