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一个历史的重要节点。带着志士仁人的殷殷鲜血诞生,辛亥革命成为一次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杭州的龙井路南天竺,还有一个名为浙江辛亥革命烈士陵园,那里有我们所熟悉的辛亥先贤章太炎、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等人。每到清明时节,都会有后人来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带着观众再一次走近他们,回望那段历史,我们先从辛亥志士姚勇忱说起。
(一)青山有幸埋忠骨 记者寻访杭州辛亥先贤
(现场同期 扫墓的画面)
配音:这位老人叫姚五云,今年77岁,是烈士姚勇忱的侄子。老人说,大伯牺牲之后,父亲姚定忱就在家里立下一桩“规矩”,每年农历“清明”,必去大伯墓前焚香祭奠。几十年来,姚家在杭的后人们对于这个规矩一直恪行不渝。
同期:烈士姚勇忱的侄孙 姚亮:(每年都过来吗?)每年都过来,因为我们本身都在杭州的
配音:姚勇忱,又名志强,籍贯湖州织里。祖辈是乡间大户,父亲又曾做过一段晚清小吏,家境殷实。姚勇忱年轻时,曾在杭州的蚕学馆待过短暂的时间,后来就东渡去了日本,在东京著名的弘文书院学习过一段时间。也就是在那里,他曾亲聆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并结识了徐锡麟、秋瑾、陈英士等人,精神倍受鼓舞。之后,姚勇忱便作为“同盟会”的一名新锐会员,意气风发,回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革命生涯。
同期:烈士姚勇忱的侄子 姚五云:他家里本来是一个有钱的富商地主,为了革命他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为了参加革命老婆都不带。
配音:姚勇忱回到国内后,曾随秋瑾在上海虹口祥庆里,联络各省同志,并发动长江沿线会党,策划武装暴动。后来又转赴绍兴,随秋瑾来到大通学堂,兼任国文教员。大通学堂,是光复会专门培训军事骨干的一处重要据点。在这里姚勇忱很快就成为全校学生心目中“思想最前进、反清最决绝”的教师之一。他除了协助秋瑾处理日常校务,还代她在师生中物色对象、发展同盟会组织。
同期:烈士姚勇忱的侄子 姚五云:在绍兴大通学校的时候 秋瑾是校长,大伯是教务主任 (学校)里面是管经济的。
配音:说到姚勇忱在大通学堂的这段时光里,王金发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王金发之前曾是嵊州“乌带党”的首领,率众啸聚山林,对抗官府,加上胸有文墨,枪法又着实了得,人称“秀才强盗”。而此时王金发也在大通学堂任教,与姚勇忱共事,两人皆有相见恨晚之感,遂成莫逆之交。1907春天,徐锡麟为了在安徽和浙江同时发动起义反清,于是赴安徽巡警学堂卧底;临行前,徐锡麟委托秋瑾接办绍兴大通师范学堂。
同期声:浙江省民国这浙江史研究中心 陶士和教授:当时他们按计划就是由秋瑾组织浙江,从绍兴金华组织两只队伍攻打杭州,占领杭州,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占领安徽。然后杭州安徽占领之后共同攻打南京。他们总得设想就是这样
配音:1907年7月6日,此时已是安徽巡警学堂监督(校长)的徐锡麟,想要在这天的毕业典礼上,暗杀当时的安徽的巡抚恩敏。
同期声:浙江省民国这浙江史研究中心 陶士和教授:参加毕业典礼的过程中,陈伯平首先扔一个炸弹,往恩敏炸过去,很可惜这个炸弹的质量不行没有爆炸。
配音:随后,徐锡麟用短枪击毙安徽巡抚恩铭,会场大乱,其余文武官员慌忙逃走。徐锡麟与马宗汉,陈伯平及巡警学生百余人很快占领了安庆军械所,但是后来被前来镇压的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被捕。
同期声:浙江省民国这浙江史研究中心 陶士和教授:临死前他从容就义,摄影记者给他拍张照片是没有笑容的,他说不行,我们革命者不怕死,你重新给我拍一张,就拍一张有笑容的照片,英勇就义。
(编后)百年沧桑岁月,风流云散,散落不去的是永远的情结与纪念。或许,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世纪前的事情已经太遥远了。
新闻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2NTc2MD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