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学习时报:盼望多几个陈培德

发布时间:2011-06-09 作者与来源:学习时报  浏览次数:

  在足坛打黑的成果就要“揭锅”之际,读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出版的《高官的良心》。尽管本书主要描述的是十年前的那场近乎流产的针对足坛黑哨的“战役”,但旧战重温,加上披露了很多新的内幕,仍让人格外震惊和感慨。震惊在哪里?陈培德是在浙江省体育局长的任上发起的这场战斗,而不是退役之后。感慨在哪里?假如中国足坛和体育界多几个这样的斗士,会有后来足坛高层的全面溃烂吗?

  若说“高官”,作为一省的体育局长,算是高官了。

  陈培德这个高官,首先应当让所有的官员们肃然起敬。

  我曾作为专业的足球记者多年。我只想说:“陈局长,您要是当年负责足坛的宣传,我来当你的兵,那该多好!”

  中国足球从来不缺少优秀的人才和传统。我在上世纪90年代采访过中国足球队第一代的足球队长姜杰祥的妻儿。姜杰祥患病去世后,有两个让家人和我们没想到:一是,在盛敛他的骨灰的时候,妻子才发现他身上有一块钢板,那是踢球受重伤后留下的,带着这块钢板,他竟默默在足球场上拼战了多年;二是,他临终前只留下了一个遗言:将骨灰埋在他踢过球的先农坛体育场和工人体育场。死了,也要看着中国足球冲向世界。1996年前后,我随中国足球队转战国外冲击世界杯外围赛,我发现很多队员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每一个出场的机会。在沙特采访的时候,我就坐在队员席上。比赛中,记得教练把拼得几乎吐血的马明宇换下后,“马儿”坐在我的身旁,我吃惊地发现他腿上的每块肌肉还在激烈抖动,他还在拼尽力气将手捏成拳头,一挥一挥,为队友加油。当时我就想,有这样出色的队员,中国足球,终究是有希望的。

  但1997年之后,足坛的假球黑哨泛滥成灾不说,真球和公正被人如一块抹布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刚直不阿的裁判孙葆杰,就因为拒绝受贿,被人暗算下毒手追殴。一位原来很优秀的国家队员曾对我说:“我们踢假球踢得如今连真球都不会踢啦!”而一位家长对就要去国外参加世界杯外围赛的儿子说:“别犯傻,出不出线与咱们没什么关系,你记住,最重要的是别受伤!伤了怎么踢联赛?”联赛挣钱啊。看看人家日本和韩国的球员在场上的敬业和斗志,再看看我们自己,别说体能和技战术能力不如别人,就是有能力,这样的队伍能踢好球?能赢得比赛?

  如今早已明白,正是足坛和体育最基本的公平、公正原则被破坏殆尽,从足协官方到下面的腐败,才导致足坛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足球人痛苦不堪,人格严重分裂,事业无望。足球,也就只剩下被国人唾骂的份了。至今,每一个足球人提及,都会痛心疾首。

  我在采访和工作中,和今天铁窗内的陆俊也有过接触。我总想起聊天时他说过的话,类似这样内容的话很多人都说过:“你们也别总盯着足球。你看看今天官员的腐败已到了什么程度?你们敢碰吗?”这自然不能作为陆俊们吹黑哨收黑钱的理由,但腐败之风是由某些官员们带头席卷起,也是确凿的事实。此风败坏之始,当然是手握重权的贪官。

  而陈培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斗士出场的。在别人眼里,他如悲壮的唐吉诃德,拔剑与巨大的“风车”作战。受人格外尊重的是,《高官的良心》一书中披露,陈培德当年之所以坚定地向黑哨宣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他发现了在整个体育界丑恶的弄虚作假早已成风。而足球的黑哨仅为最典型而已。那么,为了整个中国体育界的生存和公平归来,他才决定了对“黑哨”亮剑。他当然知道他面对的是谁,他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甘愿、无悔。之后,打黑的“流产”带给他的痛苦和伤悲,是我们民族的痛苦和伤悲啊!但如果没有他十年前的“第一枪”,会有今天足坛的反黑成果吗?

  还应当感谢本书的作者朱晓军,以及出版这本书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书的出版,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警醒和反思。中央领导最近也一再提出,对于腐败,应当加强监察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可在具体执行上,就不是一回事了。当年陈培德对黑哨宣战,一些媒体就始终鸦雀无声。对于今天足坛的溃烂,媒体这种遮挡舆论的行为,没有责任?

  反腐,可以说任重道远,但不能让人们失去信心。

  腐败,已是我们这个民族目前最大的危险所在。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贪官、半贪官等等,智商定然是超越常人的。很多人如今也可能还在“如鱼得水”。但当他们静夜面对自己儿孙的时候,我想,也仍会想去回避和掩饰的。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公平环境的时候,受累的依旧是儿孙即便逃到国外。

  盼望多几个陈培德,还我朗朗乾坤。

新闻来源地址:http://opinion.hexun.com/2011-05-23/12984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