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2月23日讯
去博物馆过圣诞节?这主意听上去不错。今天,筹备多时的《发现·FASHION——2011年度时尚回顾展》终于掀起神秘面纱,从服装成衣、面料、家纺、资讯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勾勒出本年度的中国时尚样貌。展览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
走上长长的T台,迎接众人的目光和掌声,这样的场面,著名时装设计师郭培、王玉涛、刘君、吴海燕等人早已司空见惯。但今天这场“秀”有些特殊——活动刚刚揭幕,模特还未登场,他们却先被从幕后请到了台前,接受了一份“名师作品捐赠证书”。
这也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展演——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刚刚改造完成的500平方米展厅里,数十件个性鲜明的大师作品和新秀设计已在静候观众的到来。当你注视这些经巧手妙想幻化而来的服饰,或许会产生一瞬间的共鸣。当华服还未成型之前,所谓“美丽”和“时尚”不过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丝不易捕捉的灵感,经缪斯女神的轻手一挥,霓裳羽衣的翅膀渐渐成型,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除了名家新秀的服饰作品,时尚展还能看什么?不妨回到设计的原点——面料生产过程,这亦是新概念、新工艺、新原料的集合。你看这个角落里的蕾丝、蝴蝶结、妖娆的花朵争奇斗艳,空气里充斥着浓浓的女性化风格;而另一边的京剧脸谱和非洲纹样告诉我们,古老的传统民族图案也为当代设计提供了无穷的灵感源泉。
今晚,现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发现·FASHION——2011年度时尚回顾展》项目团队的4个年轻活跃因子——被称为“团长”的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冯荟、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徐峥、温州大学副教授陆琰、浙江理工大学老师苏淼。作为一个有开创性意义的展览,策展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冯荟说,她们收获的支持和创意远比辛苦和付出多得多:“没想到迈出第一步后,不少联系上的著名设计师和企业主动向我们抛来了长期捐赠的橄榄枝,更没想到,与浙江日报联动发起的‘织·微博’征集令掀起了如此热烈的社会反响。”
本次展览从今日起持续到2012年2月29日。25日下午1时,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会议室里,会有一场“手工编织研习堂”,杭州编织达人王晓红老师将带领大家在冬日里感受传统编织的那份温暖。
时尚回顾展只是一个开始。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想的,是让博物馆留住今天,成为人类记忆的最终栖息地。听起来,这既是一场文化“试验”,也是一场文化“考验”。
新闻来源地址:http://zjrb.zjol.com.cn/html/2011-12/24/content_127153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