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31日讯
记者 叶玉跃 通讯员 尤帆
今晚8点30分,杭州雷峰塔突然暗了下来,湖中三岛、城隍阁、保俶塔等环西湖景点也相继消失在夜色中。灯熄灭了,大学生纷纷走向操场,借助微弱的月光,交流如何应对环境气候变化,为地球母亲减负——这是属于全世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浙江人,以这样的形式支持生态环保。
几乎同时,西湖边一家酒店正在举行婚礼,新娘子还在一桌一桌敬酒时,突然灯熄了。就在客人们的惊呼声中,蜡烛点亮了。特殊的时刻,婚礼在烛光照耀下更显得浪漫。
西城广场,“全球同步熄灯一小时”也在火热进行中。活动由杭州外国语学校和绿城育华学校共同主办,人人网、新浪微博赞助,西城广场及附近商家在8点30分到9点30分纷纷熄灭了沿街招牌的灯。广场上,杭外的学子们点起蜡烛,在星光下一起宣读《环保倡议书》。
在杭州,在宁波,在温州,全省各地的学子们一如既往地热衷环保活动。
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地球一小时、运动不解释”主题活动,倡导着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多幢学生寝室楼一起熄灭了灯;浙江理工大学志愿者与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在雷峰塔下举办不插电乐器演奏会,并点亮用环保材料做成的“60+”字样,共同见证雷峰塔熄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环保志愿者与社区联合组织烛光联谊会、烛光读书会。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1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2009年,“地球一小时”来到中国有“电谷”之称的保定市,北京、上海、杭州也参与了活动。
2012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即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在日常活动中至少做出一个环保改变。从3月初开始,一封“请关灯一小时”的电子邮件在拥有3亿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上流传,被众多网民转发、传递。多家大型网站开辟了专门网页。还有网站推出一款个性化首页,其页面背景将随着页面上新增的“开关”按钮由“光亮”变成“黑暗”,以此让更多的网民也能够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当中。
在网络讨论版及论坛中,有的网民打算趁着这难得的一小时“带上手电,去楼下散步”,或者“走到阳台上,仰望星空,一颗一颗数星星”;有的网民建议怀旧一把,重温儿时游戏,玩玩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过家家;也有网民想一个人安静下来,练练瑜伽,或是想想事情……
熄灯一小时节约不了多少能源,但也许可以给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一点影响。随手关一下灯,拧一下水龙头,环保有时就是那么简单,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一点小小改变”。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2-04/01/content_143508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