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杭州日报报道了我校学子学习吴斌师傅精神,把暑期实践的关注点对准平凡的公交司机连续7天,每天16小时,从凌晨到深夜,90后大学生贴身跟访公交司机。
原文如下:
镜头下的感动
我们看到的公交司机是怎样的?大部分人脑海里,他们每天在线路上来回开车,不善言谈。
可是浙江理工大学的14位同学花了7天时间,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了公交司机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点滴细节。
7天,每天16小时的拍摄,大容量的视频资料,上万字的记录、总结、感受。在他们的记录下,杭州公交司机有了别样的色彩。
全媒体行动组
一支笔 + 一台相机 + 一台DV
王哲君
凌晨4点摄制组到司机家师傅精神抖擞准备出门
6月28日凌晨4点,摄像机镜头里,四周一片漆黑,万籁俱寂。小分队的成员在摄像机前轻声告诉我们:他们已经来到了位于半山发电站附近的55路公交车司机沈伟娣师傅所居住的小区。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休息,小分队成员蹑着手脚上楼,小心地叩响沈师傅家门。不一会沈师傅就为他们开了门。此时的沈师傅早已穿上了她的工作制服,精神抖擞地准备展开全新一天的工作。上早班的她早已习惯了这个时间出门。
沈师傅48岁,开公交18年。她顾不上自己吃早餐,倒一直招呼着小分队成员们来吃早餐,犹如这批大学生都是自家的孩子一般,生怕他们饿着。
然后摄像机镜头一直跟随沈师傅来到停车场,沈师傅娴熟地取车,一路开回武林小广场。
到这儿之后,还没到营运时间,沈师傅开始擦拭发动机、车厢内玻璃窗,清扫车厢地面。
5点半,沈师傅的55路开始迎接第一批乘客。之后的一路上,我们都只能看见沈师傅驾驶车辆的背影。不过跟拍可没有乘坐那么轻松,要完全跟上沈师傅的节奏很难:到了午饭时间,沈师傅简简单单扒拉几口饭,前后用了5分钟,同学们也只能随便买点点心充饥。遇到高峰段,车厢里人挤人,沈师傅小心把车开稳,并引导乘客在车厢里有序移动。
下午5点,沈师傅送完最后一批乘客,镜头还没有结束,车子要返回场站,做例行检查。
子夜跟拍211路夜班车
司机斑马线礼让不打折扣
等到夜幕降临时,同学们的镜头又对准了那些刚刚开始工作的夜班车。
6月27日接近零点的时候,从武林小广场发车前往三墩的211路夜班车驶入站点,小分队成员们就开始了深夜的随车跟拍。陈师傅在小分队成员上车后,特地叮嘱:“我开车的时候是不能和你们说话的。”
深夜的杭州没有了白天的繁华,街道上鲜有行人,但是在一路的行车过程中,遇到无人等候的站点,陈师傅还是会如往常一样,熟练地靠站,开关车门,等候乘客上下车。
夜晚的街道空空荡荡,只有少量车辆,但小分队所乘坐的211路依旧保持着平稳的车速,没有因道路通畅而飞奔。哪怕是深夜,陈师傅仍然坚守着“车让人”的原则,在人行道前减速停车,让路人先行通过。行至终点站三墩,时间已接近凌晨1点, 等到乘客们都已下车,陈师傅要将公交车驶回武林广场停车场。他当天开的车是末二班车。
看到公交司机的踏实和勤恳
人生就需要这样的态度
这几位同学都是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自各个专业,各个年级。为了能让画面质量更加精美,他们借用了电视台的专业摄像机,一扛就是七天。在公交车上,还要抓拍各种镜头,采访各种乘客。为了不错过每一个情节,他们平均每天要拍摄16个小时。饭点到了,他们趁公交车靠站匆匆买点路边快餐,随便啃一点就解决了。有些同学,一上车就不小心睡着了。活动接近尾声的那几天,同学们制作了公交司机工作的照片墙,乘客们纷纷在上面签名,留下真诚的祝福。
可能常人很难理解,同学们为什么花这么多精力去拍公交司机?同学颜育众说,本来他们可以像别的同学那样,选择去公司实习,可他们没有。特别是在吴斌司机的事迹发生以后,不少同学支持用暑期实践的时间,挖掘杭州公交司机美丽却低调的一面。他们说,看到手中的视频,还有数不完的照片。觉得这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更是人生价值观的一次洗礼。看到公交司机在平凡的每一天,尽职尽责地付出辛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换来市民方便出行,觉得不管将来自己从事什么行业,以这样的精神来引领自己的人生,才是有价值和充实的。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2-09/09/content_1339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