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钱江晚报以《致青春的你:西湖文化特使虚位以待》为题报道了我校学子参与2013中国杭州大学生旅游节,为开幕式助威的新闻。人民网、中国网、新蓝网等媒体转载了此新闻。
原文如下:
致青春的你:西湖文化特使虚位以待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我在路上。一天的骑行,附件纪念衫。”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小陈在自己的微博里,晒了张沾满汗渍的T恤照片。
五·四青年节,近千余名像小陈一样的大学生,骑游杭州、行走西湖,延续五四精神之脉。在断桥边、在平湖秋月、在柳浪闻莺......西湖十景里,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用大提琴的悠扬低吟、小提琴的娇艳欲滴、二胡的絮语,给醉人的西湖更添一份景致。
这些学生,都是来给中国杭州大学生旅游节开幕日助阵的。这个由杭州市旅委、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市教育局等主办的活动,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
再不疯狂就老了。
小陈是浙江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说到“大三”两个字,声音低了几分。因为“很快就要找毕业实习的地方了”。就在一个月前,他狠狠心买了辆山地车,入了自行车协会。这个五四青年节,他和他的伙伴们骑游西湖,从下沙到断桥沿苏堤最后一路骑到了龙井,再返回下沙,一天下来,骑了近70公里。当然,对于他们来说,这不算什么,“可能膝盖会有点痛,养两天就好了”。因为小陈说,在协会里,男生是“野兽”,女生是“汉子”。
有人是来寻朋友的。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李明,现在正在浙江工业大学攻读国际贸易,他古铜色的脸上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渴望着友情,也渴望融入这个城市。“我想多参加活动,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前两天我还在动漫节做志愿者,看到大学生旅游节的活动马上报名了。”李明参加的是行走西湖,他一个人扛着队旗,跟队友们嘻嘻哈哈,有说有笑,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显然已经混熟了。
还有人是来练胆量的。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徐梦诗,今年还在读大二。她和她的伙伴牟雪莹,在断桥边支起了五线谱,小提琴往肩膀一搁,右手琴弓一拉,优美的琴声流淌开来,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欧阳修有诗曰:“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不正是此情此景么?
“小提琴的音质柔美、空灵,就应在这样空旷的地方演奏。”徐梦诗说,其实,一开始她俩还挺紧张的,湖边的风吹乱了五线谱,没法儿看清谱子,那就拣自己熟悉的曲子,曲谱在心里,拉起来就顺手多了。“平时我们在公众面前演奏的机会不多,所以我逮着机会就露脸,正好练练手。”徐梦诗一笑。
有人就是不喜欢宅在家里。王烨然穿了一身蓝色的戏服,长袖长裙,衬裙再外衫,包裹了好几层。尖尖的鼻头上沁出了汗珠,银白色的假发长刘海搭在额头上,把本就不大的脸盖去了一半。五月的杭州,这身装束应该热得有点吃不消了。不过,这是在上演Cosplay,王烨然扮演的是《博物志》里的一个角色。几乎是无间歇地,不停有游客拽着王烨然拍照。她穿着这身笨重的服装,一丝不苟地微笑,被相机定格成别人眼中的风景。“反正在家宅着囤肉,还不如跟社团里的伙伴们一起出来玩。”王烨然爽朗地说。
采访中接触的每一位年轻人,都想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留下更多值得记住的瞬间。也许,青春真如席慕容诗中所凝固的,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新闻来源网址: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05/06/content_212323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