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日报》报道我校毕业生尚贞涛创业及回馈社会事迹

发布时间:2013-06-21 作者与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6月24日,浙江日报以《从穷学生到企业主——尚贞涛:有选择才会成功》为题,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尚贞涛从一个贫困学生成长为一位身家千万的企业主,他和同学创办的杭州易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了近200人就业。

原文如下:

从穷学生到企业主——

尚贞涛:有选择才会成功

  “老师您好,能不能借我100元钱?”这是尚贞涛到浙江理工大学报到那天,和班主任说的第一句话。由于贫困,学校为尚贞涛的学费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入住宿舍需要缴100元才能拿到饭卡和钥匙,而他口袋里只有42元钱,无奈,尚贞涛只好向班主任开口。

  谁能想到,3年后,尚贞涛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如今,尚贞涛已经成为一位身家千万的企业主,他和同学创办的杭州易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了近200人就业。

  1983年,尚贞涛出生于湖北广水一个偏远的山村。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不幸患上直肠癌。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债务。家庭生活十分拮据,这也让尚贞涛从小学会了吃苦。

  2001年,尚贞涛考上了大学。他只身一人,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杭州。

  尚贞涛第一次上电脑课,就因为找不到开机键,差点被同学嘲笑。从那之后,尚贞涛刻苦学习电脑知识,到了大二,他已经成为同学心目中的电脑“专家”。

  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尚贞涛曾推销辅导书、卖过锁,也当过办公室助理、做过家教,当其他同龄人沉浸在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中时,他已尝到了社会上的冷暖。

  大三那年,尚贞涛开始琢磨,如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那时,浙江理工大学所在的下沙,属于杭州刚刚开发的新城,几所高校搬过去后,那里逐渐有了人气。尚贞涛发现,在下沙居住的多是外地人,对本地生活信息缺乏了解,“他们需要一个综合的信息载体”。

  于是,他和同学商量,创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站,介绍下沙的吃喝玩乐,方便新居民的生活。他们用280元钱,买了100M的空间,注册了一个域名,建了一个简单的网站,“下沙网”就此诞生。

  网站建起来了,但没有想象中顺利。用尚贞涛自己的话说,“困难无处不在”。

  之后,几个朋友一起建了一个电脑工作室,刚起步时,连电脑都没有,几个人都是利用学校的机房,或者借同学电脑来办公。

  后来,有一家杭州的企业表示愿意合作,并对他们进行赞助,这才有了启动资金和设备等。“成立不到半年,网站在一次清理整顿中,一度停封,那家企业也撤资了。”尚贞涛回忆。

  此后,几位同学选择了退出,最后只剩下包括尚贞涛在内的3个人。“我们的网站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下沙反响很好,我们觉得,放弃太可惜。”尚贞涛说。

  在接下去的两三年里,尚贞涛和同学没日没夜地给别人建网站,以此赚钱来维持“下沙网”的发展。2006年,下沙网顺利通过广告经营许可证的审批。随着流量上升,商家也主动上门做广告,网站收入达到了百万元。

  此后,他们成立了“交友俱乐部”,重组了一家“浙龙广告”……公司共涉及6个项目事业部。2008年底,由于经济下滑和盲目的快速扩张,6个项目事业部中有几个面临亏损。尚贞涛的团队痛定思痛,重新回到网络,决定做精做强主业。

  如今,尚贞涛团队的营业额达到几千万元,而他也开始回馈社会。

  作为过来人,尚贞涛一直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2008年,他的公司和政府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在下沙建立“大学生创意集市”,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创新、创业的摊位。

  尚贞涛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创业很盲目,连项目、资金来源都没有考虑好,就想开始创业,这样成功率肯定不高。“我并不赞成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创业,如果能到企业里去锻炼几年,积累一定的经验再来创业,成功率会更高。”尚贞涛认为,一次创业就成功的人很少,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懂得有选择的放弃,集中精力,稳步推进。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rb.zjol.com.cn/html/2013-06/24/content_220077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