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浙江教育报报道了我生高校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做法,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彩虹引领工程”聘请企业高官们作为大学生生职业教练,被作为典型做法介绍。
原文如下:
我省高校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
截至6月30日,我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近27.6万人。其中已经就业的超过21.8万人,就业率达79.14%。据悉,从目前情况看,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去年。高校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深化就业指导服务。据统计,我省相关部门面向2014届高校毕业生举办了1300余场大型招聘会,提供了50多万个就业岗位。
搭建平台 开拓就业市场
6月19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彩虹引领工程”首批大学生职业教练计划启动仪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管们被聘为职业教练。今后,每位教练将带领3~5名学生通过每期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行业现状、特点、职业素质、入职门槛等职场信息。优秀学员在实习结束后,还将有可能获得职业教练的亲笔就业推荐信。
今年,各高校通过各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校园网和短信平台在传达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时起了很大的作用。浙江大学率先采用手机终端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和办理就业相关手续;浙江理工大学就业信息网建立微信、短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平台,设置信息发布栏,建立信息员队伍,使就业信息发布、求职指导服务等快速有效。
我省高校今年还积极拓展外省就业市场,如浙工大、温州大学分别与上海、江苏相关部门合作,吸引省外招聘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地方优势,为外省学生寻找优质就业资源,扩宽就业渠道。
与此同时,我省高校不断深入推进就业关怀计划,通过发放求职补助、交通补贴、重点推荐等方式,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温州大学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贫困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单位进行调研,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基层就业 放好姿态端正观念
我省中小企业众多,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各高校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并对符合条件的这部分毕业生给予补贴和奖励。
据悉,今年,我省计划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1600名。浙江农林大学建起村官学院,6月初公布了共199名学生的录取名单,该校对他们进行专业化辅导和规范化培训,希望培养现代农林业的未来领导者和基层公共事务管理者。学校还与省内11个地市建立实践基地,通过选拔,培养一批学生,带领更多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做一名村官是不错的选择。”该校应届研究生小王说,她报考了家乡的村官,已被录取了。她的一位同学也报考了村官,正在准备面试。
同时,高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省内欠发达地区就业。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动员毕业生到生源地就业。该校还每年利用“就业导航月”、“浙商企业家大讲台”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宣讲,解答学生就业问题。该校2013届投资理财专业毕业生张威至今为自己毕业时的选择感到骄傲。去年7月,他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服务。他说:“扎根西部的这一年时间里,我感到充实和快乐,工作中充满了动力。”
自主创业 有汗水更有拼劲
我省高校近年来通过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扶持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如,浙工大设立了“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创新基金”,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三大平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国美院推出“创业孵化”计划,除已有的凤凰创意产业园等创业园外,余杭布艺、锦衣汇创业园、滨江环境艺术创业园将陆续启动。
浙江万里学院的郑裕富是现代物流学院学生,言谈举止间比同学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他经营了校园快递代理公司,开了好几家分店。今年,在浙江传媒学院毕业生里,学生创业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5%,经营范围涵盖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婚庆服务等领域,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契合度较高。
义乌工商职院创业学院专职辅导员徐玉成对在毕业生座谈会上流泪的一位女生印象深刻:“她哭了,说自己从小到大,成绩都不好,是创业让她找到了自信。”这名女生叫方钶钶,被师生戏称为“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她和男朋友沈颖锋是创业学院2011级创业2班的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在教师带领下,沈颖锋组建了4人创业团队,方钶钶是其中一员。他俩经常到市场做调研分析,还买了大量设计类书籍,销售的许多服装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近一年来,这对小情侣周营业额基本稳定在10多万元。“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未来的向往。”沈颖锋说,这句歌词表达了他们这3年来创业路上的心情。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zjjyb.cn/jyb/gjjw/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