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浙江日报2015高校报考指南刊载了我校材纺学院毕业生孙利杰、艺设学院杨润东、启新学院程开华三位同学的创新创业事迹。
原文如下:
浙理,梦开始的地方
浙江理工大学材纺学院2015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 孙利杰
人物名片:孙利杰,浙江理工大学材纺学院201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感动理工”自强自立十佳大学生、金富春创新创业团队奖学金、健盛“纺织明日之星”、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荣誉。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我叫孙利杰,来自浙江的一个农村家庭。四年前,我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迈进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校门。四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初到·浙理
到浙理,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大学生活不再是高中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和统一死板的作息时间。在浙理,除了平时的上课时间,我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有时现实总是与梦想存在着微妙的差别。比如,刚开学就要经历站军姿、踢正步的残酷军训。每天心里都默默期盼着明天下雨,但第二天迎来的总是晴空万里、火辣阳光。然而,军训虽苦,但咬咬牙挺过去后将会成为我们人生中难忘的回忆。而最让我无力吐槽的就是选课,总有那么一些课特别火,比如浙理名师郑显理老师的书法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杨小峰老师的魅力昆虫课,朱麟飞老师的流行与大众文化课,游泳课……即使准点蹲守在机房开抢,依然逃不脱第一轮被刷的命运,只能苦哈哈地等待第二轮选课。当然,我大学的生活并不只有这些,我也曾冒着大雨,顶着寒风参加过活动中心前学生组织、社团等纳新和宣传活动,也曾参加过社管宣传部的海报制作;我见过情侣档包场或学习或娱乐的自习室,也见过被期末复习大军疯狂占座的图书馆。浙理就像一出出精彩的舞台剧,每天都演绎着不同的剧情。
体会·浙理
大一的时光很快过去,然而一年来,除了循规蹈矩地上课和平时的兼职所体会到的平淡和厌倦之外,我好像并没有什么其他收获。这与我之前的憧憬离得太远,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应该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大一的暑假,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创新的科学思维得到了姚玉元老师的赏识,很荣幸地加入导师的课题组并参与了科学研究。然而,进入实验室后,我发现自己是一只一无是处的菜鸟,尽管我什么都不懂,但我仍然选择了坚持。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从最基本的查资料、看文献、做实验等一点一点学起。两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为了实验而错过饭点已是常事,有时甚至会为了实验而通宵熬夜。两年的时间里我不记得自己尝试过多少次,失败过多少次,但我知道这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终于在两年时间后,我用苦涩的汗水换来了喜悦的泪水,我们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我们的工作也获得了同行专家的认可。浙理就像一桌丰盛的菜肴,酸甜苦辣尽收其中。
收获·浙理
在浙理,我遇到了我的梦想导师——姚玉元老师,他是我科研路上的领路人,一路上,他竭尽所能,悉心指导,关怀备至;在浙理,我遇到了一大帮小伙伴,我们一起愉快地玩耍,一起没心没肺地二,我们相互扶持,携手共进;在浙理,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我们一同组建了“催化纤维”科研创新团队,我们同甘共苦,出色地完成多个科研项目,并获得了金富春创新创业团队奖。这些好似精心安排的遇见,让我的大学充满了生动的颜色,也让我收获颇丰。在浙理,我收获了一份荣誉,我曾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荣誉,同时也很荣幸地获得了第六届“感动理工”自强自立十佳大学生的称号。在浙理,我收获了一张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绿卡,并以复试总分第二的成绩,被东华大学材料学专业录取。在浙理,我收获了太多太多,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找到了我的兴趣所在,并在学校和学院提供的良好学习平台上尽情地发挥。
感悟·浙理
时间悄然流逝,我在浙理的生活也将落下帷幕,如今的我对大学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大学其实是找路的过程,刚进大学的时候,我跟很多人一样,站在一个迷雾笼罩的岔路口,感觉很迷惘。然而,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知识技能的增长,迷雾渐渐散去,路标上考研、工作等字样依稀可见。四年来,我努力着,奋斗着,希望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很幸运,我找到了科研这条路。两年的实验时光,让我见识到了一个广阔而又精彩的科学世界,感受到了一种神奇又强大的科学力量,收获到了一份成长与成功的喜悦。虽然前方充满未知,但就是因为未知才有探索的价值。我相信自己会在这条路上努力地走下去。当然,我也希望并相信每个在浙理的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浙理就像一道开放的主观题,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感悟。
浙理,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在“浙理”,坚持创业梦想
创业,在大学生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是夜市的摊位、创业园的店铺还是淘宝网店、微信微商,创业平台不断更新,创业项目更是琳琅满目。创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下海经商,而是一场头脑风暴的碰撞,是对自己兴趣的坚定。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要想抢占先机,更应如此。
杨润东和程开华是其中的两位弄潮儿,他们一个来自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一个来自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与众不同的创业项目。
校园微电影私人定制
星元素街舞社团成员、校园十佳歌手冠军、创编舞蹈《套马杆》仅优酷点击就过26万次……他叫杨润东,浙江理工大学已经毕业一年多的学生,在理工同学中已小有名气。但你不会想到,他在大一、大二时也和很多同学一样,曾一度感到迷茫,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
76th影视创意工作室来源于放假回家与高中同学们的闲谈。几个高中同学志趣相投,总是谈些拍微电影的事。“我们几个人对这方面都挺感兴趣的,然后想法不谋而合就成立了这样一个以影视创意、影视拍摄与制作为主的工作室,并以‘76th影视创意’来命名。76也是我们高中的班级。”几个已经大学毕业的高中同学跟随杨润东来到了杭州,成为了他的工作室中最核心的成员。在好哥们和父母的支持下,杨润东的创业之路有了起步。
“情侣之间的爱情,朋友同学间的友情。一部电影、一段回忆。76th影视创意重磅推出情侣微电影、毕业季微电影等系列校园影视作品。”杨润东将镜头对准了校园。针对校园中的爱情、友情、毕业季等话题,为大学生们量身定制微电影。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生活”这部微电影里的主角。
工作室在不断的完善中已经渐渐步入正轨,也收获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靠着自己的坚持和团队的一次次头脑风暴,每一笔钱都来之不易,却也足以骄傲。
奔跑吧,少年
2014年《奔跑吧,兄弟》在中国足足火了一把,有趣的节目形式和“千奇百怪”的游戏往往让参与者和观众捧腹不已。而早在两年前,来自启新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一体化专业的“机械男”程开华早已开始为下沙各大高校的学生策划“跑男”活动了。
《下沙跑男》的开启源于他对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喜爱。爱看韩国综艺节目的他,很想体验一把户外真人秀策划的瘾。在下沙各高校贴吧宣传《下沙跑男》计划、建立相关QQ群让大家报名……一切都进展得热火朝天。令程开华欣慰的是,虽然起步阶段有不少波折,但仍不断有人参与到他的策划组织中,帮他出谋划策。如今,他的团队已经有六名成员,甚至之前参加过比赛的人也会偶尔过来帮忙搬个道具。
在创业期间,陈开华曾进入《中国好男儿》节目组实习过一段时间。也是在这段实习经历中,他渐渐意识到,要想提高节目质量得成立专业的工作室。今年初,程开华和其他几个同伴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也将《下沙跑男》由原来纯粹的兴趣升级到了商业模式——《都市跑男》。对于未来,程开华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凭着对户外真人秀活动策划的热爱,以及多年来积攒的经验,毫无疑问,这位涉足娱乐圈的“机械男”未来之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年轻,是最好的资本。你的“特立独行”总有人认同,你的想象可以在梦想的田野上驰骋。创业,也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把梦想变成现实,让稍纵即逝的灵感碰撞成创意无限的火花。
(史量才学生记者中心 赵文艳 杨帆)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rb.zjol.com.cn/html/2015-05/30/node_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