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理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采取多项举措,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理学院围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师德要求,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理学院领导始终坚持高校育人理念,把提高全院教师对自身职业理性思考作为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来抓。学院教师进一步明确高校生产的产品是人,实施教育的对象是人,高校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敬业精神、道德水准都直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院党总支多次在教职工大会上强调师德师风对育人的重要意义。倡导大学教育应将人生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使他们终身受益。党总支还以西南联大教师艰苦创校、精心育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教师时刻牢记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深刻分析全球急剧变动的时代及我国高速发展下面临的挑战,高校教师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深刻把握教师职业的自身定位。
在强调育人理念的同时,学院注重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院将荣获“教坛新秀”的年轻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的教师典型事迹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弘扬报道,将身边的模范教师挖掘出来,以切身的感受在全院教职工交流会上进行教育经验交流,收到很好交流效果。
通过开展主题研讨、专题调研及各类师生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组织召开了提高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会,尤其强调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更注重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及人文素质。学院根据校党委宣传部关于师德师风的调查问卷要求,对我院教师的问卷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制定切合我院实际的师德师风建设意见。
努力在全院师生中达成共识,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是建立良好师德师风的基础和保障。为了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学院还组织了大型春游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院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融入人文关怀,选准典型事迹
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理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浸润中,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爱校爱生、忠诚教育,以人文关怀建设师风师德,出现了许多典型事迹。
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过程中,善于从事迹出发,选准突破点,踏踏实实做好考研、就业等人才培养工作。考研、就业工作是理学院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在学生考研、就业的关键时刻,理学院教师积极努力,通过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2010年,数学科学系的1名学生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复试,班主任梁道雷老师将自己在华东师大读博期间所用的宿舍钥匙交给学生,切实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物理系为了给考研学生提供专用教室,将两间实验室合并为一间,腾出一间空实验室打扫干净、布置整洁,作为学生的考研专用教室,三年来,从这个教室走出了十多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心理系推出“教授与学生面对面”,每名教授负责几名学生考研和就业工作。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推荐考研学校、专业和就业方向。心理系近两年来的考研报考率和考取率均名列前茅,尤其是2005级应用心理学班共有16 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占班级人数的40.625%。该班凭借良好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班风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
在考研、就业过程指导中,学院各个专业教师各显神通,利用自己的朋友关系、亲戚关系、已毕业的学生关系、社会网络等,帮助学生调剂、复试、找工作。数学科学系班主任马晓艳老师说:“很多已经毕业一年的学生会选择继续考研,当他们面临调剂选择的时候,依然会到系里,系里老师都会想尽办法帮助他们。”数学科学系老师曾多次帮助学生考研调剂。物理系系主任施思齐连续三年推荐考研调剂学生到成都光电研究院、湘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2010年,物理系共有5名同学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唐为华教授积极推荐学生去中国科学院继续深造。该系已与那里的学生建立起长久联系,帮助更多学生考取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同时,师兄师姐们的优异成绩也进一步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努力考研的信心和勇气。
在师德师风实践过程中,理学院教师不以事小而不为,人人都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名学生。学院一直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体现在教师的每一堂课上、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获得2009年“三育人”先进个人的物理系青年教师沈静琴老师,将枯燥无味的电动力学课程变成了学生们愿意听、感兴趣的课,她也多次在全校的教案评比、讲课比赛等获得佳绩。数学科学系“教坛新秀”高雪芬老师从教学模式、教材编写等多渠道积极教学改革和创新,受到学生的好评。
物理系09级班主任李小云老师,在2010年的新年第一天给班里每一学生的家长打去慰问电话,向学生家长拜年,并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正因为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一位有转专业意向并获得资格的学生放弃了转专业的选择,学生家长说,“我的小孩在这个专业得到如此的重视和爱护,我们很放心。”
全国先进班集体、05级应用心理班的班主任侯公林老师说,“学生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要我们老师做什么?”侯老师凭借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成为学生喜爱的一位教师。
化学系的李薇雅老师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每逢过节,她就把班里学生或离家较远的学生接到家里一起过节,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
理学院曾有两名学生不幸患上骨癌,其中,0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名同学被诊断出来病情的当晚,学院立即组织举办了大型的募捐晚会,在该生患病期间,党总支、系领导及师生多次去医院看望,并向这位不幸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共为他募集到六万余元捐款。06级应用物理班骨癌学生住院期间,党总支和物理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经常到医院看望他。每当班主任钱惠琴老师拎着鲜花和水果来看望韩国峰时,他的母亲都会拉着钱老师的手说道:“我儿子能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他的福分啊!”
数学科学系韩维老师前不久手意外受伤,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让她务必在家休养。韩老师人在家中,心在学校,她经常给辅导员打电话询问班里学生情况。因为挂念着她的学生和她的课程,韩老师手还没有痊愈又回到学校、走上讲台、为学生服务。
在理学院,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朴实的教师心里常念的话是:“这是我们该做的。”他们用点点滴滴的小事印证了教师的灵魂和美德。
学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是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学院全体教师会在良好校园文化的感召下,继续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学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