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世博非遗 滚灯赞礼——我校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开展“情系世博,关注非遗”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0-07-17 作者与来源:建工学院 吴燕珍 史小梦/文 张茂国/摄  浏览次数:
  “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的余杭滚灯,不光在08奥运会上大展风采,如今又走进了上海世博,作为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带给世人深厚的艺术魅力。7月13日上午,我校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队员们来到余杭文化馆,在这里开展“情系世博,关注非遗”活动。

滚灯世家 艺术传承
在走访余杭文化馆时,队员们有幸联系到了余杭区首批民间艺术家汪妙林,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余杭滚灯代表性传承人。他出身在一个滚灯世家,继承了祖辈的事业,传承了滚灯招式,自小对滚灯情有独钟。16岁的汪妙林开始练习滚灯,喜爱与年轻伙伴聚集在一起,以耍滚灯、争抢滚灯为乐。1963年,他参与了滚灯挖掘后的首次规模表演,使久违了的余杭滚灯重新出现在群众面前。转眼六十多年过去了,汪妙林大半辈子献给了滚灯,他同舞蹈老师一齐改进创新滚灯,带出一批又一批的徒弟,使余杭滚灯从民间走向舞台,由历史延伸未来。

上下重视 继往开来

余杭滚灯的发展之路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民众的努力。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祖龙告诉我们:“浙江省近些年来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使得余杭滚灯长盛不衰,活跃在余杭民间。”受到重视的余杭滚灯,其社会影响不断地扩大。余杭文化馆自1997年以来,先后两次举办滚灯培训班,并通过所培养的人才去基层传授滚灯表演技巧,引导全区出现十四支滚灯队,带起了一股滚灯热潮。除了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亮相,它还走进教材、走进校园,真正做到了余杭滚灯的普及。同时,滚灯表演将逐步走向产业化,让来自民间的艺术真正回归到民间,实现文化反哺。

文脉如根 你我同行
我校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队员们在此次活动中现场学习了余杭滚灯表演,真切地感受到了滚灯的艺术魅力,也更深刻地体验了余杭滚灯的文化内涵。余杭文化馆之行让队员们深感留住文化记忆、延续民族文脉、维护精神家园的意义和价值。那些不曾须臾分开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值得我们时刻地关注。借此次世博,队员们也从浙江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