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环境不断的恶化、自然负担不断加重的时刻,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中做到的低碳生活理念不断被提出,生命科学学院低碳社会实践服务团正迎合了这种趋势,提出发放低碳麦秆吸管的想法,用小小的麦秆来提醒民众低碳生活在于生活中的每个点滴。
麦秆吸管的灵感来源
每到小麦丰收的时候,农民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剩余的麦秆,一种是用收麦机,搅碎的麦秆被铺在农田上用作肥料;一种是被堆积到一起焚烧,焚烧之后通常会使当地空气质量变得很差。空气颗粒浓度大幅度提高,有损人们的呼吸系统,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损害臭氧,伤害了我们的自然母亲。
如果能够回收利用麦秆,一方面可以将自然产物回收利用,节能减排;一方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碳排放。同时,对远离乡村的城镇居民来说,麦秆吸管带来的是一种接近自然的舒适感,一种乡村的记忆,一种怡人的生活情趣。
麦秆真能做成吸管吗?
2010年7月,生命科学学院低碳社会实践服务团的麦管制作组——生化所09生化班,与学校食堂合作将收集来的1万5千根左右的废弃麦秆制作成了可使用的麦秆吸管。
组员洪叶挺和学校玫瑰园食堂联系时,食堂沈师傅一开始对这种想法很惊讶,有不少食堂阿姨也问:“这种麦秆做成的吸管能用吗?”同时,麦秆也唤起了他们在农村自然生活的美好回忆。食堂的工作人员很配合麦秆吸管的制作。
组员何荣强、申俊和王美惠负责配合食堂烧煮麦管,这份工作很累很热,他们也没有提出异议。看到最后做出来的成品麦管,他们只是欣然一笑,很有成就感地说:“这些低碳麦管也有了我们努力的一部分。”
剥外壳剥得手黑黑的,继续剥;剪麦秆剪得手累了,继续剪。组员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一起克服一起完成,枯燥大家坚持,困难大家克服,欢乐大家共享。
麦秆吸管进社区
前不久,生命科学学院低碳社会实践服务团开始走进社区,开设一些健康流动站,向社区居民介绍家庭麦秆的制作过程。在海宁硖石南关厢社区、杭州梅花碑社区、朝晖公园推广的时候,有一些原来家住农村的老人看到麦秆吸管十分吃惊,“这个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老家的麦秆嘛。”家住海宁硖石南关厢社区的李爷爷惊叹道:“原来麦秆还可以做成吸管啊!这个想法挺好的,你们大学生真有创意!”
家住朝晖街道的张阿姨看到麦秆吸管也十分激动。“小时候家里麦秆多得都拿来当燃料的,没想到还能做成吸管,”张阿姨说着就接过两包,“回家给孩子用,环保的好东西啊!”
自制麦秆吸管就这么简单
生命科学学院低碳社会实践服务团结合专业特色,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研制出一套麦秆吸管的家庭制作方法,流程如下:
1、 取适量麦秆,用脸盆在冷水里浸泡麦秆30分钟,使麦秆湿润。
(温馨提示1:湿润的麦秆剥起来比较容易,剪裁的时候不容易断裂。)
2、 剥除麦秆外皮。
(温馨提示2:剥外壳时要小心仔细剥,以免折断麦秆。)
3、 剪裁湿麦秆,去掉节,整理成15cm左右长度。
4、 用盐水煮麦秆15分钟,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温馨提示3:高温盐水煮,可以有效去除麦秆中的细菌。)
5、 置于干燥处晾干即可使用。
(温馨提示4:煮好的麦秆最好能在太阳下晒干。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放置在干燥处晾干,要保证麦秆不发软、不发霉。)
6、分装成品,保存在干燥处
低碳麦秆吸管网络行
7月26日,生命科学学院低碳社会实践服务团将麦秆吸管推广放上了网络,在淘宝上发布了麦秆吸管的爱心拍赠送链接(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htm?item_num_id=6783404505)。
网上将赠送出去1000根,赠给前200位低碳爱心之士。低碳并不仅仅在于小小麦秆吸管,而是由麦秆吸管来呼吁低碳理念生活。
新闻链接:吸管的本来面目是“麦秆”
在一幅展现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的画中,当时的人们使用的“吸管”,就是这种不加任何处理,纯天然取自田地的麦秆。
实际上,这正是吸管的“前身”。在19世纪,美国人喜欢喝冰凉的淡香酒,为了避免口中的热气减低了酒的冰冻劲,因此以中空的天然麦秆来吸饮,可是天然麦秆容易折断,它本身的味道也会渗入酒中。
卷烟商马文•史东在1888年时,从烟卷中得到灵感制造了一支纸吸管。当塑料发明后,纸吸管便被五颜六色的塑胶吸管取代了。
现在,为了这个地球,我们应该让吸管回归本来面目了。

成品麦秆吸管

在海宁硖石南关厢社区推广麦秆吸管

在杭州市梅花碑社区推广麦秆吸管

在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公园推广麦秆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