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构建具有浙理特色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模式,2月20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在下沙校区致远厅召开了《劳动教育》集体备课会暨第一期师资专题培训会。教务处负责人、各学院教学负责人和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团队全体老师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教务处处长王尧骏介绍了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探索过程和基本框架。自2022年3月开始,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发布了《浙江理工大学关于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修订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确定了“1+N”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1”是指统一开设16学时的《劳动教育》理论必修课,“N” 是指若干模块下的劳动实践项目;遴选并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团队,修编了《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并完成教材选定等工作,实现了学校劳动教育体系从无到有的跨越。

接着,教务处副处长胡明介绍了劳动教育课程规范及大纲修订情况。
随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副校长、《劳动教育评论》编委会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刘丽红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详实生动的案例展示,启发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也为学校如何做好劳动教育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
接下来,学校将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劳动教材中融入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彰显浙理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特色;持续推进劳动教育一流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遴选、培育、挂牌一批校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把“1+N”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持续开展《劳动教育》的校内培训,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高质量的校外学习,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常态化开展浙理“劳动周”活动,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环境……学校坚持五育融合,通过打造具有浙理特色的“1+N”的劳动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