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新闻特写]胡锦涛赠布什由我校教授研制的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

发布时间:2006-04-25 作者与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织锦图书二度飘洋过海  《孙子兵法》再传中美友谊

胡锦涛赠布什由我校教授研制的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

  据新华社、中新社等消息,国家主席胡锦涛于近日访美期间把我校李加林教授研制的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作为礼物送给了美国总统布什。

  据报道,胡锦涛此次访美准备了多种质地的《孙子兵法》作为赠送给布什和其他美国官员的礼物。赠送给布什的一套《孙子兵法》是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丝绸精装版,其中中文版用15.5万根桑蚕丝织成,而英文版则把文字印在了丝绸上。

  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是去年由我校李加林教授领衔研制完成的。这部真丝织锦书运用15.5万根桑蚕丝,经过2亿多次经纬交织,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华织锦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此书的背后还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有关中美军人友谊的故事。

两大国粹完美融为一体

  杭州自古繁华,是著名的丝绸之府。宋朝时,杭州城里便是一派“都市民女,罗绮如云”的景象,当时称的“宋锦”就是织锦。织锦是指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成品富丽华贵、色彩斑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织锦做衣料被面、书画,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云蒸霞蔚,浓郁的民族传统气息扑面而来,真可谓“天上取样人间织”。

  现代杭州织锦集古代杭锦的明秀、蜀锦的古朴﹑苏锦的文雅和云锦的豪放于一体,并采用了高科技工艺,自成一派,独具风格,富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当今世界称为“神奇的东方之花”。

  当中国四大名锦——杭州织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和四川蜀锦的发展陷入困境时,我校李加林教授依靠现代科技创新,一改世界近百年来沿用的意匠设色与组织结构相对应的传统工艺方法,用简单的几根丝线表现出成千上万个颜色,为杭州织锦的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孙子兵法》出现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史上最为人称道的“兵学冠冕”,也是人类史上第一部最全面论述战争的军事著作。

  据记载,法国的拿破仑在兵败被囚于小岛时,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还将《孙子兵法》配备到人手一册,用来武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官。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美国的国防大学、美国的军队战争学院等都将《孙子兵法》作为参考书。

  《孙子兵法》是从军之人的军事常识,也正因为它是常识而具有普遍适用性,还被广泛用在经商和企业管理方面。

  如今,中华织锦传人李加林教授通过与有关方面通力合作将两者完美结合,刚柔相济、美仑美奂。原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看后称此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一部真丝织锦书传中美军人友谊

  60多年前,现已83岁的杭州老人黄贻诚放弃大学学业,为来华支援中国抗战的美国陆军当战地译员,并与美军上尉Thomas. Longcope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抗战胜利后,在Thomas. Longcope归国前夕,黄老先生赠送给他一幅由中国传统织锦工艺织成的雄鹰图。Thomas. Longcope感激之余感叹:“作为一位美国军人,我非常喜爱《孙子兵法》,如果有朝一日你们中国人能把《孙子兵法》织成美丽的织锦的话,那有多好!”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专门从事丝绸书籍策划及工艺研究的黄河清先生(黄贻诚之子)与李加林遇见后,说起这段往事,两人不谋而合。

  1999年,当真丝织锦画《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一系列珍品面世后,李加林开始了新的琢磨。他去了湖州的嘉业藏书楼,那里有木板制作的书籍,而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他看到了羊皮制作的书籍。既然真丝面料手感如此好,又是中国的国粹,能不能用织锦制作书籍?

  于是他翻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世界上还没有一本用真丝织锦制作的书籍,但是,真正开始研究才知道问题很多,最大的难题是既要保证真丝绸柔滑的手感又不能让丝织面料在切割时掉线。

  李加林说,因真丝织锦的特殊性质,无法运用在丝绸印染中现已比较成熟的上浆方法,更不能采用涤纶丝织书制作中使用的电热切割方法。为解决难题,他们研究了3年时间,经过近百次实验,终于利用激光热敏技术,解决了这个困扰丝绸界多年的技术难题。据了解,这一法,为世界首创,现正准备申报国家专利。

  去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黄贻诚已将一套由他自己、制作人、出版人亲笔签名的,收藏编号为1945的真丝织锦《孙子兵法》寄给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希望能转送到那位美国军官的手中。另一部编号为1980的则送给了美国西点军校。

  据了解,该书已经被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永久收藏,由国家外文出版社向全球限量发行,每册都有专门收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