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踏平坎坷 成人成才——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考察我校并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7-04-09 作者与来源:党委、校长办公室通讯员 周照东/文 党委宣传部/摄  浏览次数:

  4月5日上午,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莅临我校考察访问。校党委书记费君清,校长裘松良,老领导白同平、赵匀,党委副书记金瑾如、程刚,副校长朱泽飞、陈建勇等热情接待了杨叔子院士。

  在上午的座谈会上,校领导向杨叔子介绍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座谈会后,杨叔子参观了我校信息中心大楼和机械学院实验室。

  下午,杨叔子在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为我校1000余名师生作了“踏平坎坷、成人成才”主题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陈建勇主持。

  报告会上,杨叔子先从清明节的由来谈起,阐述了一个人不能忘却的三个地方——出生地、人生转折地以及成长的地方,并结合自身经历希望大学生们珍惜大学生活,珍惜光阴,为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后,杨叔子对一个人成人成才的经验做了系统总结。他指出,人生在世,贵在坚持,这是成人成才的最基本因素;关键因素是敢于开拓、善于总结;保证因素是尊重别人、依靠集体;核心因素是理想崇高、自强不息。他鼓励现场学生要勤学、深思、专心,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争取早日成才。

  整场报告会,杨叔子院士时而引经据典,畅谈文学;时而针砭时弊,谈古论今,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博得了现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

  一位听过报告会的学生说,很早就知晓杨叔子院士的教育理念和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今日有幸亲耳聆听,收获很大,启迪很深。

  报告会后,杨叔子还欣然为我校即兴题词: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爱国创新,长空竞胜。


 人物名片:

  杨叔子,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

  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几十年来,杨叔子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的研究与教学,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20项,专利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种。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13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

  他倡导在全国高等教育中特别是在理工科教育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绿色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百余所院校与有关单位举办人文讲座200余场,吸引了20余万人次的听众。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一书,已发行数十万册。发表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近百篇。


院士观点:

  ■“绿色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其思想与观念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
  ■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以人为本”,既要崇尚科学,更要弘扬人文。
  ■以文化开化人的大脑,升华人性,激活灵性,这就是“绿”,这样,才可能达到“君子不器”,而“止于至善”。


院士箴言:

  如果你在学术上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过我,你就不是一名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