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保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材料与纺织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和签约率均位居学校前列,并连续几年获得“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与学院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规划、引导、服务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和全体教师参与的“全员工程”来抓是密不可分的。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材纺学院结合国家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年”活动,坚持“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坚持政策导向,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36字方针,认真做好就业工作的“加、减、乘、除”算术题,注重发扬学院特色优势,创新工作手段,加强院企合作,发挥群体功能,努力把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就业工作高效平稳运作。
加法:强化特色优势,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材纺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每年都专题研究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纺织、染整特色学院,材纺学院70%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学院教师在企业中的信任度高,教师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往往比较高。学院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多次在全院教师大会上作动员,要求广大教师以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已任,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来,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
为加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一些专业教师还主动邀请企业有关人员来学校做报告。在互动过程中,许多学生与企业达成了毕业实习意向,并结合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设计,做到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兼顾、三不误”。同时,专业教师纷纷为学生联系用人单位,最多的一位专业教师已联系到了十几家企业。在学校、学院的各类招聘会上,也经常能看到学院专业教师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主动与企业沟通,热情地介绍学院、专业并推荐毕业生。
近年来,学院积极发挥和有效运用学院的特色优势,已形成了各级领导班子重视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积极主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专业教师关心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为毕业生的良性就业增加了砝码。
减法:创新工作手段,减少就业过程不利因素
虽然学院07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学院的就业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纺织、轻化专业中存在着工作地点、环境的选择问题和部分需求岗位相对饱和的问题,材料和包装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市场需求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手段,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学院正在强化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就业观念的调整、求职受挫心理调适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就业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探索实施“就业导师制”,并在包装工程专业中进行试点。“就业导师制”以毕业设计为依托,导师除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指导外,还要及时了解所带学生的就业动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特别是对其进行就业思想和就业观念方面的指导。此外,就业导师还要根据所带学生的特点向企业推荐学生。同时,学院于今年3月下旬举办了包装专业专场招聘会,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宽阔的就业平台。学院还利用大三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结合学生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的就业趋向组织多支小分队赴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使大三学生提前与企业进行接触,确保就业工作实现提前量,减轻毕业时的就业压力。
乘法:加强院企合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学院十分注重与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建立就业基地、实习基地等形式,为学生和企业建立双向联系打好基础。目前学院已在维科集团、东经包装公司、江龙印染有限公司、湖州美欣达集团等公司建立了就业基地,并在杭州万谷、杭州金晶、富阳金富春、义乌中力等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批量就业”奠定了基础。
学院以专场招聘会为载体,加强了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和对毕业生需求量大的企业的合作。学院已联系了维科集团、康师傅集团、金光集团等大型企业先后来校进行专场招聘。同时,学院加强小型、专场招聘会的开展力度和频度,截止目前已举行专场招聘会50多场次。学院还联系了60多家企业前来参加去年12月在我校举行的浙江省纺织服装类专场招聘会。到目前为止,学院已为07届毕业生提供有效岗位近600个。
学院还创办就业工作专题网站,设立就业信息栏,强化QQ群功能,加强了就业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及时性。同时,学院注重对学院已毕业学生的回访工作,通过积极回访,加强与这些学生的联系,及时做好其所在单位相关招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学院在加强与现有联系企业合作交流的同时,运用“滚雪球”模式,通过现有联系的企业介绍新的企业,合理运用企业与其合作伙伴、贸易伙伴的关系,为学院带来更多的就业信息;学院发动学生通过搜索丰富的网络资源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网站等途径,拓宽了就业信息的收集渠道。目前,学院构建起了一个信息渠道畅通、以人为本、积极主动的“企业—学院—学生”的立体沟通交流模式,从网站、宣传栏、交流专版、QQ群、信息员等五个层面出发,建立全方位信息发布渠道,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
除法:发挥群体功能,分解就业压力和责任
学院积极发挥班主任、学生党员、省校优毕业生、学生干部等群体的功能,将就业压力、责任分解到各个群体中,促进就业工作的良性运作,实现学院的就业工作有抓手、有重点、有落实、有氛围。
学院通过召开班主任会议、副书记和就业辅导员定期登门走访班主任等形式,通报学校的就业政策和学生的就业形势,了解并分析各班学生的就业情况,使班主任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本班学生的就业工作。
学院还分批组织省校优毕业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就业困难学生等召开座谈会,在充分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同时,动员优秀学生在班级里起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就业,使就业工作“抓好两个头”,即抓好已签约同学的“带头”作用和未签约且基本无就业意向同学的“迎头”引导。
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材纺学院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学院的目标和学校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为此,学院将以“发扬工作优势、开拓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层次”为工作宗旨,继续发挥优势,总结经验,认真思考,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存问题,努力使学院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