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9日,在喜迎校庆之际,我校迎来了4600余名07级新生。他们满带喜悦之情、满怀求知理想加入了理工大家庭。
9月8日清晨,在迎新现场,各个注册报到点的工作人员就已到岗待命,投入了迎新各项准备工作中。来自各学院的迎新队伍也列队有序,在学校中心花坛等待新生的到来。一些新生和家长也一早就赶到了校园,注册、缴费、转户口、办保险、搬行李……金秋的迎新序曲在理工校园开奏。
迎校庆,更添迎新喜庆
学校的校庆倒计时牌树立在校园中心花坛边,各学院的迎新队伍就等候在倒计时牌前方,所以很多新生和家长进入校园一下迎新大巴,就能看到倒计时牌上“距110周年校庆只剩50天”和“厚德致远,博学敦行”八字校训。今年,在新生接送车上,礼仪导引讲解内容中就有校庆专题介绍这一项。在报到现场,校园广播反复播放着校庆专题内容;校报记者也活跃在迎新现场派发报纸,向新生宣传介绍校史校情。喜迎校庆的气氛蔓延在迎新的各个角落。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新生,他们对刚加入理工大家庭就能够参加学校110周年校庆感到十分荣幸,也觉得非常有意义。
另外,浏览各个学院的始业教育流程,记者发现都有关于校史校情的专题讲座。
创便利,传递温情无限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方便新生和家长,是每年迎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迎新工作中一些细致入微的服务举措更是赢得了新生和家长的肯定。
在迎新现场,随处可见各种形式的报到流程图或导引图,使许多新生和家长少走了很多冤枉路。经管学院在中心花园的服务点设立了饮水机,并在报到处派送矿泉水,专供新生和家长们解渴之用;材纺学院报到处一块“请让您的孩子,自己排队报名”的黄色海报也非常醒目,提醒大家要及早对大学生进行独立教育,鼓励他们迈出独立成长的重要一步;学生活动中心前的文化广场和学生生活区里,各个学院都设立了手机电话卡免费赠送点,实惠的校内网和短信将更方便新生间和师生间的信息沟通;在新生手册上,“五条热线”即报警热线、后勤热线、心理健康热线、毕业生就业热线和学生维权热线赫然在目,方便新生了解学校,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
展新貌,闪动迎新亮点
今年我校迎新工作总体上遵循了往年的传统和特色,依旧实行一站式办理的注册报到方式,迎新工作高效、有序。但记者在迎新人流中也感受到了几个跳动的亮点。
迎新现场,一群身着橘黄色T恤的学生很是引人注目。他们是经管学院的迎新工作人员,统一的着装是为了方便学院的新生找到目标,及时寻求帮助。今年经管学院将迎来600多名新生,数量位居各学院之首。为确保迎新工作的顺利完成,学院在今年的迎新工作中还创造性地实行班级承包制,由各个班级承包各项迎新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众多的迎新队伍中,还有一群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是今年8月到我校求学的美国留学生,今天是自发组织迎接新生。在学生生活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或是帮新生提行李,或是在生活区门口面带微笑迎接新生,用流利的中文和新生打招呼:“欢迎,需要帮助吗?”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校共招收了7名外国留学生,分别来自韩国和美国,都在文化传播学院。据悉,今年我校还有8名港澳台学生加入了理工大家庭。于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我校启新学院,也在现场设立了新生咨询点,细致地向新生们介绍学院情况,欢迎符合条件的新生报名加入启新学院。
抓始业教育,引导学生走好大学第一步
为了帮助新生走好大学第一步,我校将在2007级新生中全面实施始业教育计划。学校为此专门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始业教育将在角色转换教育、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教育、入党基本知识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安全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测试与辅导、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爱国主义与国防知识教育等9方面开展。
许多学院从新生入学伊始,就已全面铺开此项教育活动。艺设学院将一系列的新生始业教育统一策划为学院第一届新生节,并分“相识相知”、“励志成才”、“学风建设”、“身心健康”、“素质拓展”五个特色篇章;建工学院将对新生寝室实施“学长制”,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对口帮扶,指导、教育新生:经管学院将在今年试行“党小组和班小组双团队互动”方案,把每个新生班级划分成3—4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由2—3名高年级学生党员组成的党小组,该党小组负责以往班主任助理和党代表的职责,并接受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指导,这一举措扩大了广大学生党员的迎新工作参与面,并能使每位新生都能更加深入地接触班主任助理和班级党代表。
校党委副书记金瑾如、程刚,副校长陈建勇等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亲临迎新工作现场,对迎新工作进行了指导。领导们先后走访了各学院接待处,询问了迎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迎新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为新生及家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领导们还与部分新生和家长进行了亲切交谈,询问了他们在报到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情况,同时鼓励新同学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珍惜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在新生入住当晚,许多学院的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也都深入新生寝室,与新生亲切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许多新生都感受到了理工大家庭的温暖。

新生入校

迎新工作人员

迎新现场

新生入住生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