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百人计划”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姜宗林教授来我校作了题为“计算流体力学与爆轰研究的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施红辉教授主持,相关专业的师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报告中,姜宗林教授首先介绍了“捕捉非震荡激波的频散可控原理”,讲述了气相爆轰在数值模拟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深入讲解了最具中国特色的频散可控耗散差分格式(DCD),此方法在数值模拟爆轰方面已得到了最为可靠、最为精确的模拟结果。随后探讨性的介绍了“气相爆轰的起爆机制”,包括气相爆轰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理,指出了热点和反应带加速是爆轰的基本过程,非线性波的传播和化学反应是起爆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
报告内容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并对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报告会结束后,学院老师的陪同下,姜教授参观了流体实验室,并对实验室各方面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人物名片:
姜宗林,男,1955年4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动力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84年12月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动力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85年1月至1990年8月,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任工程师后任室主任;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北京大学力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在北京大学力学系任副教授;1994年3月至1999年9月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激波研究中心任副教授;1999年10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10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激波间断解问题的数值理论,复杂激波相互作用, 高温气体流动,爆轰物理,脉冲爆轰推进和CFD数值解解验证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关于构造无数值振荡激波捕捉格式稳定性条件的研究,关于建立与网格无关的多维方程数值解法的研究,关于模拟光学实验进行CFD数值解验证的研究,关于激波/漩涡相互作用,爆轰物理与脉冲爆轰发动机和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的研究取得了十分有意义的进展。在这方面的工作已在国内外的学术杂志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
目前的研究方向:爆轰现象与激波;高焓非平衡流动;高能化学激光;脉冲爆轰推动技术;爆轰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
社会任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主任
力学学报 常务编委
力学进展 常务编委
Shock Wav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编委
第二十四届国际激波会议 主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教授
中国力学学会 理事
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 副理事长
北京力学学会 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