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一行来浙江理工大学交流调研

发布时间:2023-02-26 作者与来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浏览次数:

2月25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一行来浙江理工大学交流调研,校党委副书记姚珺热情接待王晨阳一行。

座谈会上,姚珺对王晨阳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她说,学校历来把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抓紧抓实,特别是在纺织丝绸文化的研究、教育、传播方面进行了长期且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织锦非遗研修班”就是典型代表,其课程设计严谨、授课方式灵活、呈现形式新颖,特别是项目还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打造出“东西互补、校地联合”的非遗研培模式,联动起东西南北、产业上下、新老力量,有力推动黔南等地在文化、技术、产业方面的“三脱贫”,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平汇报了学院的办学情况和文化传承创新相关工作情况。纺织工程专业和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负责人祝成炎对研修班工作进行专题汇报,他从研修班的立意、安排、执行、特色等多个维度进行介绍,运用大量图文和数据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研修班在规范课程设置、创新授课方式、拓展应用平台、服务地方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期间,研修班负责团队还展示了最新研发而成的实用性织锦产品,受到来宾的高度认可。

王晨阳在座谈中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研修班前期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非遗研培计划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且已经从基础性、战略性支点转向系统性保护支点。王晨阳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发挥高校的特有优势,在人的培养上突出技艺水平提升、品牌形象塑造,在社会服务上聚焦区域和产业的整体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强化学科体系构建、精神内涵阐释,在振兴技艺上注重高质量传承发展,在国际交流上丰富交流互鉴平台,联动多方,强化认知,共同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系统性提质增效。

据悉,“织锦非遗研修班”是文旅部、教育部、人保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演习培训计划的重要组成。我校从2017年开始办班,已累计举办9期,学员共184人,生源覆盖十多个省份。作为牵头单位,纺织(丝绸)学院高度重视,构筑起校院联动、校地协同、师生共举的工作机制,师资建设、制度保障、资源开发、传播辐射等要素不断优化,覆盖率、影响力、品牌化持续提升,特别是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走进课堂、融入课程,已成为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介质和鲜明元素。

参加交流调研的还有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发展处副处长岳青,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雁、副处长叶涛、调研员薛建、学校部分教师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