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潮新闻】数字化复原抗战地标,浙理工新生的“红色作业”令人心动

发布时间:2025-09-03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9月3日,【潮新闻】报道建筑工程学院新生“红色作业” 数字化复原抗战地标。

原文如下:

数字化复原抗战地标,浙理工新生的“红色作业”令人心动

“我们正在用属于青年一代的方式,重现并对话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易睿杰同学,正在线上向师生展示他通过Minecraft平台精心重建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这座依托数字化手段、在虚拟世界中“一砖一瓦”复原的纪念地景,凭借其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创意表达,成为今年学院“红色作业”中备受瞩目的作品之一。

一份暑假作业

背后深意令人振奋

暑假,当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25级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一份极具时代意义的暑期作业要求也来了: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结合专业特色,创作与抗战历史相关的建筑模型、数字建筑或手绘作品。

来自江苏的新生易睿杰一下子就想到用自己从小玩到大的游戏MC(Minecraft)来搭建,他选择还原位于南京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特别是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部分。

易睿杰没有去过实地,但曾经看过航空烈士纪念碑群的照片,印象深刻。“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外航空英烈而建,是中国唯一一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31座黑色大理石英烈碑上,镌刻着4299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的姓名。”借着查资料的机会,他重温了这段历史,深受震撼。

8月底,易睿杰开始着手搭建还原,用了一些插件做辅助,每天吃完午饭准时“上线”,从11点30分忙到17点30分,每天5个小时左右,共用5天时间完成。

“搭建过程中最难的是比例的问题,要经过一些对比和计算。”易睿杰说,自己在广场背后的紫金山上设计了“1945-2025 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的字样,还设计了山体的渐变颜色,用山的雄伟衬托出纪念碑的庄严肃穆。

易睿杰从小就喜欢建筑类的游戏,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其实是被调剂到建筑工程学院的,“填志愿时,考虑过就业等因素,没有优先填建筑类的专业,但最后‘阴差阳错’,仍然进入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完成这次作业后,我心里很有满足感。”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又逢九三阅兵盛典,这些作品不仅是一次专业练习,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学院党委书记李娜说,“八十年过去了,抗战精神必须代代传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将红色基因融入职业追求与文化自信之中。”

更多作业

令人心潮澎湃

九月来临,不少新生已经提交了作业,其用心程度让老师们眼前一亮。

从“千里烽火”的太行山麓到“英雄永驻”的红色沂蒙,从“不屈堡垒”的东北抗联密营到“见证胜利”的湖南芷江受降旧址——来自天南海北的建工学子,用一双双巧手和炽热的心,将八十载风雨沧桑凝于一件件匠心独运的作品之中。有的同学复刻了土城渡口的模型,还有同学通过可动结构展现出延安中央大礼堂从战时到今日的变迁。

因为尚未开学,学院特地开展了线上介绍会,让每个同学都讲了讲自己的作品。

建筑工程学院25级土木类本科生杨立雄、周智、黄可欣三位同学合力创作了一份手绘立牌,叠起来像一份报纸,展开后能立在桌子上展示。

“我们融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元素,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从中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将帅,及大批军官,英勇无畏地投入抗日战场。”主创介绍,“同时串联九一八事变、敌后建设、日本投降、新中国成立等节点。以手绘展现从抗战苦难到和平发展历程,借讲武堂建筑符号,致敬其培育的抗战人才,用专业绘画梳理历史脉络,传承红色精神,呼应主题 。”

另一位新生马腾飞制作了一艘红船模型,“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制作红船模型的过程,让我一次次被百年前革命先驱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所震撼。”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刻布置该项作业,是希望新生从专业实践出发,真正走进历史、感知精神。”新生辅导员吴君宁和吴硕表示,“通过亲手复原历史场景、绘制战略地图、搭建建筑模型,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抗战岁月的艰难与牺牲,让红色基因自然融入他们的成长与理想中。”

记者了解到,浙理工建工学院的这份“红色作业”已经连续布置了三年,并持续打造了“捧在手心的红色模型”思政育人品牌。

此外,为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学院师生协作完成了四大主题系列微缩模型,包括“钱塘江大桥”、“延安窑洞”、“西南联大”和“防空洞”,并于近期公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