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新学期开学首日,校党委书记赵全军带队深入下沙校区课堂,开展新学期首日听课工作。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实地调研课程建设、硬件升级与教学管理创新,并提出深化AI技术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要求。

在2N219教室,赵全军仔细询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涛老师《电工电子技术》本学期的课程安排,考试内容、学生情况等问题。聚焦AI赋能基础教学新生态,赵全军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课程的融合路径,指出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要重构知识体系。他强调,人工智能教育需贯穿“基础课程筑基、专业课程融合、交叉学科创新”全链条,构建“技术赋能教学—场景验证理论—产业反哺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为支撑AI教学改革,学校于暑期完成下沙校区51间公共教室教学设备升级改造,走访中,赵全军查问讨论室等智慧教室的规模,要求硬件更新与数据互通要同步进行,尽快实现“教—学—管”全流程数字化。

随后,赵全军通过“浙理智慧教学平台”开展在线巡课,结合课堂观察与师生交流情况,对学校下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推动教学方法升级,教师要主动拥抱AI,要适应新变化,主动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从“技术使用者”向“智能教学设计者”转型。二是加快管理机制适应性调整,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牵引,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增设跨学科课程模块,推动知识体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为培养“懂AI、会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筑牢制度根基。三是要常态化严抓教风学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紧密结合,完善教师教学投入与学风建设的协同机制,构建“教师用心教、学生主动学”的良性生态。
其他校领导也深入课堂,与学生们一起上课,并在课前课后与师生亲切交流,充分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