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第二十届浙江省本科院校计算机系(学院)系主任(院长)论坛顺利落幕。论坛由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类专业教指委、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及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分会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承办,浙江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
本届论坛以“大模型时代下计算机类专业的变革与突破”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我省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的教学建设与发展,交流校际教学改革和专业、学科建设、通识教育的经验,共享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与教育数智化等成果。

校纪委书记陈正奎出席会议并致辞,他首先向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及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长期关心与支持我校发展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学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介绍。陈正奎指出,在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范式和学科知识体系重构显得尤为重要,他希望省内各高校借此论坛的智慧碰撞,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教融合等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浙江方案,共同绘制计算机教育创新发展的“浙江图谱”,培育能驾驭智能浪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数字英才。

各教指委负责人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浙江省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钦铭教授对浙江理工大学为本次论坛的精心筹备与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回顾了论坛的发展历程,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期待专家学者为计算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创新思路。浙江省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树人学院副校长叶时平教授介绍了高校在大模型技术背景下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期待共同研讨新机遇与新挑战,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浙江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俞东进教授指出本次论坛为省内高校计算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期待通过深入研讨,促进院校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浙江省计算机学科高质量发展。

论坛设主题报告,来自省内外高校的7位专家依次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分享。南京大学谢磊教授以《引智创新: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化方面的探索》为题,深入探讨了南京大学在强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大模型背景下的计算机学科探索及取得的显著成果。浙江工业大学范菁教授以《计算机类专业在GAI浪潮下的变革与突破》为题,围绕如何应对垂直领域对GAI的需求,详细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学校特色专业的深度融合实践探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林菲教授带来了《2025年浙江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整体介绍》的报告,为在座嘉宾勾画了浙江省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多元图景。浙江大学甘磊磊研究员分享了《浙江大学AI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成功经验,浙江大学陈建海教授详细解析了《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基础〉系列通识课程ABC》。中国美术学院杨树教授从艺术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使命》,浙江大学张寅教授则通过详实的案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实践与应用》。各位专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具体做法,展示了各高校在大模型时代下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创新路径和成果,同时也揭示了AI+各学科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报告会后,林菲教授主持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建设问题与挑战》圆桌研讨会,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差异化发展、高校教师面对人工智能挑战的策略以及学生使用AI生成代码应对课程的应对措施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环节气氛活跃、务实高效,直接触及当前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的痛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何钦铭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对论坛的承办方和协办方表示了衷心感谢,并强调了本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论坛为计算机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明确了未来的行动蓝图,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来自省内外多所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学院院长、计算机系主任、学科负责人、教育专家及企业代表百余人参会。
会前,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姚菊明会见了与会代表。论坛开幕式由浙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黄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