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例会暨“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专题研讨会在行政楼215会议室举行。副校长许慧霞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上,进行了“人才培养品牌建设项目”的现场汇报和交流。纺织科学与工程(国际丝绸学院)祝成炎介绍了以企业-高校“双导师制”培养纺织“非遗+”多层次纺织复合创新人才的改革举措及成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叶锋分享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及在“全优”培养模式下学院学科竞赛和深造率取得的新突破。服装学院胡迅介绍了基于三融合重构课程体系,打造“面向未来、时尚引领”卓越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生态和取得的成效。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胡明在线分享了依托新工科建设的大学生创新中心近年来开展的项目教学实践活动及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陈贵钱汇报了项目在培养个性化、全程化和国际化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举措和成效。
随后,教务处副处长张伟梳理了近年来我校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教务处处长王尧骏结合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谈了几个思考,第一,要站在“大视野、小切口、大纵深” 的角度来立题;第二,要具有“不破不立”的改革创新勇气来破题;第三,要具有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的能力来解题;第四,要具有改革创新的定力来点题。希望大家运用系统思维,让改革创新落地生效,努力打造具有示范与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许慧霞认真听取了每个项目的汇报并逐一点评。她认为,五个人才培养品牌建设项目特色彰显、成效突出、示范明显。希望各项目持续改进,把握好新阶段、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将项目建设切实落脚到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上,提升人才培养实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她指出,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要贯穿课程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学成果奖培育全链条,各学院要统筹做好谋划建设和推广,一是立足实际、鼓励创新,要形成系统性、品牌化、项目化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机制;二是彰显特色、形成示范。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已有建设基础,凸显“浙理”特色育人成效,发挥好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成果导向、持续推进。要以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分阶段、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加强凝练,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奖。
会议还对疫情常态化下稳定教学秩序、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申报、双校区教学安排、毕业生满意度测评、第二届省教学创新大赛、互联网+竞赛承办进展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教务处、学生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公共事务管理处、图书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各学院(部)教学工作负责人以及教务处全体干部在现场或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