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广大学子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将专业所学与时代所需紧密结合,今年暑期我校深入组织开展了“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浙理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团组织号召,返回家乡广泛开展了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了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调研国情社情,感受家乡变化
“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引导青年学子读懂家乡发展的政策方针、坚定自身服务家乡、建设家乡之理想信念的良好契机,也是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接触社会、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各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新学院、创业学院返乡创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陶庄镇,参观浙江乌云科技有限公司、嘉善金泰工程塑业有限公司、浙江鑫爱达机械有限公司等返乡创业公司,与优秀企业家开展深入交流,共话乡村振兴背景下企业经营之道与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分赴重庆市奉节县的夔州博物馆和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奉节千百年来创造了夔文化、巫文化、大溪文化等远古文明,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三国文化、移民文化、诗歌文化等历史文化。大唐西市博物馆介绍了历史上西市作为丝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交易品类、商业文化和繁华胜景。通过参观游览,团队成员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积极为保护家乡文化和历史遗迹献言献策。

启新学院、创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
发挥专业特长,助力家乡发展
青年学子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我校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出学校,深入基层,通过采访、调研、教学等各种方式探索家乡发展新形式,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投身家乡建设,发挥脑力之所“思”、眼力之所“见”和脚力之所“行”来传递温暖关怀、体验传统文化,聚焦时代热点的同时也不忘青年红色初心。经济管理学院七团三队以台州团区委举办的“亲青帮”活动为契机,参加当地创新实践营,采访台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入户走访残障青少年并开展关怀慰问活动;十二团二队来到位于桐庐莪山畬族乡的志心书院、文化大礼堂等地,体验耕读文化,开展经典诵读、打坐、经典研讨会、射箭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十二团五队前往钱江新城,了解杭州市民在医药机构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的具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杭州民众对电子医保的做法、看法和态度,并撰写调研报告。建筑工程学院社区管理委员会暑期实践团队来到景宁县大漈乡,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调研,感受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孔子学堂开启支教课堂,讲述建党百年间党的艰苦奋斗历史;手做红色模型,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历史沉淀。

经济管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勠力同心筑梦,服务脱贫攻坚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个人实践能力,体验社会,在国家脱贫攻坚第一战线建功立业,我校青年学生远赴新疆、湖北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经济管理学院“民族团结”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十一团一队来到新疆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四天里,团队成员拜访了老革命家,聆听他们讲述扎根边疆、开荒造田的感人故事;团队成员开展了与当地特岗教师和基层公务员的交流分享会,深刻感受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团队成员还参与调研汪桂萍电商果业的发展模式,并通过参与直播带货等活动,探索汉族与少数民族协作创业、共同致富的道路;团队成员也深入大街小巷,参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走入阿拉尔第一师集市、帮扶十六团十一连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与维吾尔族少年进行篮球比赛。艺术与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湖北省恩施市,深入调研恩施市脱贫成果,帮助恩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团队成员来到恩施巴东县松林湾村,深入了解该村农业经济转型方式,并与该村茶叶加工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团队成员前往鹤峰县鑫农茶产叶有限公司,了解学习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工序步骤,认识了土家特色文化中的“四道茶”,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

经济管理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