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新华网】报道我校纺织(丝绸)学院开展大中学生同上劳育课

发布时间:2022-05-24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5月24日,新华网(浙江)报道我校纺织(丝绸)学院开展大中学生同上劳育课。

原文如下:

浙理工纺织(丝绸)学院:劳育课引来纺织丝绸文化“小忠粉

“小林同学,美丽舒适蚕丝被的制作,需要经过烧茧、拨茧、开茧、拉丝的过程”“小王同学,手持试管的操作这样是不规范的哦,来看一下我的正确示范操作吧”……近日,在浙江理工大学校园内,由励志学生组成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三丝”励志服务团的授课“小老师们”,为来访的杭州文海中学的初中生开设了一堂纺织科普“劳育课”,讲述纺织学科的发展变迁,带领学生体验纺织学科的神奇魅力。

作为有着125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理工大学,其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该校办学之源,深厚的历史感、前沿的科技感、突出的时尚感一直被社会所关注。

活动当天,杭州文海中学的初中生把实践劳育的课程搬进这里的“实验室”,他们拿起光滑洁净的“仪器瓶”仔细端量,听着服务团小老师们讲述千年纺织文化的发展变迁,看着小老师们动手操作,了解织物材料中光子晶体结构的色彩衍变的基本知识。在动手实践中,服务团小老师指导着中学生们一起,在基材上动手构筑光子晶体结构,使其形成明亮饱满的结构色图案。

一节别开生面、寓教于乐的劳育课,蕴含着微观视野下纺织学科多彩绚丽的时代新颜。小王同学在观看了服务团赵洋老师的实验操作和精彩授课后,迫不及待地想预约赵洋老师下一节的纺织科普“劳育课”。“想去书店再买一些和纺织学科相关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下平时五颜六色的衣服有哪些不能性能的材料构成”。小王说。

据该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平介绍,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和劳动育人的有机融合,专门开辟9门劳育课程,推动学生把学科文化植入劳动涵养中。近日,学院创设“纺织丝绸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组建“三丝”励志服务团,通过“暖手计划”、“大手拉小手”等不同主题活动,促进“脑力、体力、脚力”三管齐下,旨在大力培养大学学生专业自信、学科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特质,在奉献与服务中诠释青年的应有之义。(周皓荻 张虹)

新闻来源网址:

http://zj.news.cn/2022-05/24/c_1128680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