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钱江晚报》专访我校学生陈鑫

发布时间:2022-05-12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5月12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专访我校学生陈鑫,讲述他的支教经历。

原文如下:

青春有信仰丨陈鑫:坚守初心,就不会后悔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炜利/文 陈鑫/供图

【开栏语】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高校大学生又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生逢盛世,我们应以怎样的行动,担起新时代历史重任?该以怎样的风采,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青春有信仰”杭州大学生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已经启动,我们将陆续推出10余位在杭高校优秀大学生,展现他们的青春风采!看了故事,您有什么感想?你的心中,又会如何定义奋斗的青春?欢迎留言分享!

从去年7月奔赴四川乐山共安彝族乡小学支教,到现在已经10个多月。把一年的宝贵青春年华留在大凉山,值得吗?陈鑫,这位二十出头的大学生,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青春路上,谁还没点小迷茫

在陈鑫的记忆里,有过两次小迷茫。

第一次,是高考填志愿。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他一直想不好。最后做工程的父亲帮他一锤定音:那就学建工吧,以后还可以上阵父子兵。身在湖北的陈鑫选择来浙江,进入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为什么喜欢浙江?陈鑫笑着说自己跟浙江有缘:小时候,他的姨妈就在浙江台州做小学老师。后来,妈妈也来到台州创业办了个幼儿园,小陈鑫就跟着妈妈一起,在台州上学到初一。因为中考要回学籍地,他才回到老家湖北恩施利川。这段经历,不仅影响了他高考学校的选择,也影响到他第二次“小迷茫”。

第二次,便是支教的决定。虽然,从高中开始,陈鑫一直在做志愿者,个人志愿服务超1000小时,但都是他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完成的。拿出整整一年去支教,会不会对未来读研深造、参加工作有影响?比同学们晚了一年,会不会有落差感?

他反复考虑很久,“我还是很想给那些孩子带去些什么。”

陈鑫写过一封信给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信里说:“我希望知道,作为前辈,您怎样理解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袁晶回信说:“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这让陈鑫下定了决心:“去最需要的地方,做最有意义的事情,留下最宝贵的记忆。”

树立信念,努力为孩子们带去改变

作为第23届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去年7月,陈鑫来到四川乐山共安彝族乡小学。让陈鑫意外的是,学校比他想象中漂亮,但是,学生的情况却比他想得更复杂。这里交通不便,大部分家长又长年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关爱少、约束少,家校联系不多。有些孩子上课时不爱发言,总是坐着发呆。对于未来,也没有什么想法和规划。看到这些情况,陈鑫坚定自己来对了:“我觉得,需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上,给孩子们一些影响和改变。”

“我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讲平行线知识点时,发现有些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没见过斑马线、没坐过火车。”这让陈鑫觉得,不仅要教会孩子们知识,更要打开他们的眼界。

他又想到了袁晶,袁晶这次给了一个建议:增加支教过程中的红色教育。这个主意也得到了支教团的大力支持。

陈鑫和支教的同学们开设了“七彩假期”暑期公益培训班,除了通识课,还为孩子们带来了心理科普、生命健康、红色文化、影视作品赏析等课程,“让孩子们增长见识,也让他们感受到革命先辈的顽强拼搏精神。”

去年下半年,陈鑫又联合学习强国平台,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在南湖红船边,给四川大山里的孩子们分享了“一个大党和一条小船”的故事。基于与陈鑫多次的沟通交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袁晶提出了“增加支教服务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补充”的建议: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思想状况、综合素养大多存在一些短板,因此更加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两次成功的活动,让陈鑫和支教团的同学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们要把孩子们平时接触不到的教育资源引进来,哪怕在当下只能产生一点小影响,但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未来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

陈鑫说,在学校支教团队的努力下,他们的“红传计划”巡课活动已经进行了好几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给孩子们讲述中国载人航天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讲述的是中国铁道兵的拼搏故事;《追寻红色记忆,重走长征路》,带孩子们在游戏中忆苦思甜,弘扬长征精神……

今年,支教团队又决定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打造一批面向西部山区的精品网上课程,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接触各种专业的通识教育。第一期就由母校派出服装学院的老师,为大山里的孩子们远程授课,为此,老师已经将讲课需要的织布机快递到了四川。

心怀感恩:付出努力收获成长

从最初的迷茫,到来时的坚定,目前,已经支教10个多月的陈鑫说:“这个决定,对我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帮助,我心怀感恩。这里的很多老师也很年轻,但经验丰富,有的已经在这里教书十几年了,这份坚守让我敬佩,带给了我无穷的人生动力。”

每月一次到更偏僻的山村里为行动不便的孩子上门送教的经历,也深深影响着陈鑫:“看到他们如此艰苦,还坚持着生活、学习,我怎么能放弃?我能帮助他们,同时,他们也在帮我成长。”

“当初考大学选专业时有迷茫,不知道以后干什么。这些年的志愿者和西部支教经历,让我确定了以后去基层工作的决心。”二十岁出头的陈鑫,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青春时期有迷茫很正常,但只要坚守初心,做喜欢的事,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就不会后悔!

新闻来源网址:

https://www.thehour.cn/news/51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