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视频、都市快报、浙江教育报报道我校亚运会志愿者选拔面试

发布时间:2022-03-05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3月5日-11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视频、都市快报、浙江教育报报道我校亚运会志愿者选拔面试。

原文如下:

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理工大学开展亚运会志愿者选拔面试

3月5日,浙江理工大学校园内,不少学生在等待参加亚运会志愿者面试考核。浙江理工大学赛会志愿者总报名5853人,有4000余人进入面试选拔环节,本轮面试共有3200余名学生参加,面试选拔通过的志愿者将会接受通用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其中包括1个小语种考场,考察候选人的日语、德语或法语水平。 最终,浙江理工大学赛会志愿者将会服务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亚运会开闭幕式、浙江理工大学体育场和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

新闻来源网址: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820679

浙视频:日语德语法语 小语种成为杭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加分项

“您好,我是浙江理工大学的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欢迎来到杭州!”几位外语专业的学生用小语种向面试官展示她们的能力。

3月5日,浙江理工大学校园内,不少学生在等待参加亚运会志愿者面试考核。

浙江理工大学赛会志愿者总报名5853人,有4000余人进入面试选拔环节,本轮面试共有3200余名学生参加,面试选拔通过的志愿者将会接受通用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其中包括1个小语种考场,考察候选人的日语、德语或法语水平。

最终,浙江理工大学赛会志愿者将会服务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亚运会开闭幕式、浙江理工大学体育场和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

新闻来源网址:

https://zj.zjol.com.cn/video.html?id=1820703&duration=107.0&isVertical=0&fsize=33487378&width=1920&height=1080

都市快报:浙江理工大学开启亚运赛会志愿者二面 录取者有机会服务开、闭幕式

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走进浙江理工大学2号楼,醒目的蓝色宣传板和杭州亚运会亚运吉祥物“江南忆”跃入眼帘。在这个应景的日子里,这里开启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的第二轮面试。

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面试将有机会出现在开闭幕式

据了解,浙江理工大学赛会志愿者总报名人数达5853人,经初步选拔,将有4000余名学生在3月5日和9日参加二轮面试。通过面试的2000多名准志愿者们将在之后接受通用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最后确定录取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从浙江理工大学选拔出来的赛会志愿者们,有一部分将在杭州亚运会的主会场“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志愿服务,即开闭幕式及田径项目;其余则将服务于浙江理工大学足球训练馆。

浙江理工大学团委书记祝莺莺介绍,根据杭州亚组委的要求,本次面试特别设置了小语种考场,有擅长日语、德语、法语的学生参与,由大莲花场馆团队4名老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担任面试官。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面试水平,浙江理工大学的各个学院也组织了志愿者培训。该校日语专业大二的莫文静说,学校非常鼓励大家参与这次盛会,若最后能入选,赛会培训与服务时间将从7月持续到10月,学校的支持大大方便了他们协调课业。

曾入选浙江大学生女足省队

如今想转变身份为亚运服务

郑舒恬是浙江理工大学的英语笔译研究生,目前已取得英语专业八级与CATTI二级英语笔译证书,二外为德语,课余时间还考取了国家三级足球裁判证书。

谈及亚运,郑舒恬希望自己有机会能为前来参赛的运动员们提供便捷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杭州以及中国的人文关怀,“我在英语、德语方面比较擅长,可以为运动员们介绍杭州。”

作为浙江省大学生女足队伍的一员,郑舒恬参加过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如今也还在女足校队中,时常参与省内大大小小的足球赛事。“以前是以运动员的身份参与比赛,这次想转换一下视角,以志愿者的身份去服务大众。”

参与过“韵味杭州”田径邀请赛

志愿服务时长达150小时

在本次面试中,多数学生都有着丰富的志愿经历。来自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常斌,曾参加过2021“韵味杭州”田径邀请赛的志愿服务活动,因表现出色,在经过两天的志愿服务后,被裁判们选为了组长。他表示,杭州亚运会是一次提升自我、丰富自我的重要机会,希望能在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就读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二的张雅婷,则参与过宁波国际马拉松、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50小时。“我在志愿活动经历方面比较丰富,可以快速上手,学生工作经验也比较多,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比较有优势。”张雅婷说。

浙江理工大学本轮面试包括自我介绍、外语问答、自由提问等环节,重点考察候选人的形象礼仪、外语口语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以选拔出一支形象好、外语强、素质高的高校赛会志愿者团队。

新闻来源网址:

https://web2.kbw.hbjt.com.cn/article/draft/share/40440?scene=1&id=40440

浙江教育报:浙江教育力量加速亚运启“杭”

潮涌会徽图案、“江南忆”吉祥物……新学期,越来越多的亚运元素出现在各地校园里。随着亚运主题活动、志愿者面试陆续开展,全省教育系统掀起迎接亚运、服务亚运的热潮。特别是亚运会进入倒计时200天后,筹办工作进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杭州亚运会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大事、盛事,也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大契机。”在此前亚运会筹办相关专题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毛宏芳表示,全省教育系统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继续做好亚运会筹办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赛事场馆建设,全力保障高校师生参与赛会有关服务,统筹指导高校推进场馆运行各项工作,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亚运进校园”专题活动,形成全省教育系统喜迎亚运、参与亚运、关注亚运的浓厚氛围。

以“青春”之名服务

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各高校亚运会志愿者面试相继进入最后阶段。走进浙江理工大学2号楼,一场小语种志愿者专场面试正在紧张进行中。来自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大莲花”的4名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担任面试官,对学生进行外语等能力的考查,通过面试的“幸运儿”将有机会参与开闭幕式服务。

自赛事报名启动,在亚组委指导下,省教育厅和高校建立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志愿者招募。在前期报名阶段,各高校策划组织“来吧,朋友”招募宣传系列活动,影响和发动更多师生关注参与。据统计,46所“馆校对接”高校(含社会通道)完成报名16.12万人。

在全省各高校志愿者面试现场,记者发现,不仅有来自外语专业、体育专业的学生,更不乏有国际国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经验的师生。“各高校都在尽最大努力开展志愿者选拔,部分高校的志愿服务也颇有特色。”亚组委志愿者部招募配岗处负责人说。例如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小语种志愿者、浙江传媒学院的颁奖礼仪志愿者、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升旗手等,高校多元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队伍,为高质量完成志愿者选拔提供保障。

根据安排,选拔出来的赛会志愿者将为开闭幕式、各项竞赛及活动,提供竞赛运行、抵离服务、礼宾和语言等13类岗位的志愿服务。3月5日,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赛会预录用志愿者通用培训启动活动在浙江大学举行,标志着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服务筹备工作进入新阶段。

“作为较早开设志愿服务课程或投入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高校,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也参与到通用培训课程建设中来。”亚组委志愿者部培训活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亚组委联合相关高校开发志愿服务素养类课程8门、管理类课程3门,并培训赛会志愿服务通用培训师,打造了一支465人的高校志愿服务培训生力军。

接下来,省教育厅将配合亚组委推动全省高校“志愿服务课程进校园”工作,指导各高校组织开展志愿者通用培训、骨干志愿者培训及领队教师培训;8月底前,督促场馆团队落实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确保志愿者以专业规范的水平服务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

场馆改建“绿色”先行

2月28日,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亚运会手球比赛主场馆正式完成双路通电。场馆外一缕缕“水幔”灯带亮起,从场馆顶部缓缓垂落并延伸向地面,仿佛在钱塘江畔“起舞”。

“从赛事筹备以来,我们全速推进省属高校的亚运赛事场馆改造提升。”省教育厅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省教育厅负责协调统筹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的16个亚运场馆建设。截至目前,8个比赛场馆均已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和赛事功能验收,8个训练场馆已全部开工,正倒排时间节点,全力抢抓进度,力争3月底全面竣工。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57个比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有12个。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高校新建、改建亚运场馆过程中,省教育厅指导高校通过优化设计理念,保证场馆符合亚运赛事要求,围绕“零碳办赛”的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考虑场馆后续教学使用。

“覆盖浙师大手球馆主体外的‘水幔’不仅是装饰品,更是一道天然‘百叶窗’,既能隔热降温,还可以减少室内炫光,提高视觉舒适性。”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建设处副处长朱斌说,在手球比赛专用的PVC地板下边,不仅按国际篮联标准铺设了篮球场木地板,还专门预留了排球比赛标志杆地面固定位置。亚运会结束后,主馆可改造成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柔道等比赛场地,副馆也可摆放各种比赛器材,可以做到“一馆多用”。

被称作“飞碟”的亚运击剑比赛馆,坐落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通过对篮球体育馆内部的改造,场馆不仅升级为2.0版,也将后续利用发挥到最大值。杭电校园建设与管理处工程科科长张巧珍表示,场馆保留原有篮球比赛灯光,并对篮球和击剑两套灯光系统进行设置,保证场馆照明能适应不同体育项目的需要,原有2套电子显示屏设备和5000多个座椅,经拆卸、维护,已完成重装,将继续为赛事服务。

发挥高校“专业”力量

北京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火了,也引发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热卖。截至目前,由亚组委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建的杭州亚运会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已完成包括“江南忆”等亚运特许产品1417份的把关任务。

“作为高校,我们积极发挥专业学科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通过服务国际赛事,深入推进专业教学实践,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杭州亚运会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表示,大型体育国际赛事作为体育与文化的盛事,是体育与人文、艺术、美学的综合展现与传播,也是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最好契机,既要体现举办国与城市的办会理念与愿景,更要展现与时俱进的时代面貌,体现杭州特有的亚运美学精神与内蕴深厚的文化积淀。

除亚运“周边”外,该中心还积极开展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礼仪服装深化设计,亚运会、亚残运会形象景观总体规划设计等设计项目的指导、咨询、论证工作。接下来,中心将对前期全球征集的亚运会、亚残运会海报进行推广和宣传,亚运会、亚残运会奖牌及其他颁奖物资等也将陆续公布。

不仅发挥专业学科优势,让杭州亚运会宣传“有声有色”,我省高校相关专业人员也积极参与到赛事筹办工作中。进入3月,浙江树人学院教师邢琦就切换至“亚运会状态”。作为省足球协会执委,拥有中超主裁判经验的他将参与足球竞赛团队相关管理工作。“足球项目将在3个城市的8个场地举行,比赛过程中会涉及转场问题,团队规划在5月省青少年足球测试赛中提前演练,以便对相关问题加以改进。”邢琦说,他也希望能将国际赛事运营理念等“新鲜知识”带回专业课堂。

在农历新年后上班的第一天,根据省委组织部和亚组委安排,省教育厅从高校和相关部门中抽调第一批43人,涉及竞赛运行场馆的技术运行主任、器材主管、信息主管等重要岗位。同时,提前摸排全省高校外语教师特别是小语种教师底数,积极开展第二批498人抽调准备工作。为提升服务队伍专业性,省教育厅将主动加强与省外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协调,重点做好紧缺专业人才的抽调工作。

“为做好人员选拔工作,学校不仅从承担外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中进行选拔,也对其他学科有留学工作生活经历、外语交流能力较强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开展动员。”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马骏表示,学校需要选派20位英语教师和1位日语教师,从事亚运会相关活动组织、翻译服务,经过前期报名、推选,学校将从符合条件的34位教师中好中选优,让最精干的力量加入到亚运会筹办工作中。

新闻来源网址:

http://www.zjjyb.cn/html/2022-03/11/content_35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