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教育报》高教版头条报道我校打造“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1-12-20 作者与来源:浙江教育报  浏览次数:

12月20日,《浙江教育报》高教版头条报道“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激活研究生成长的一池春水。

原文如下:

激活研究生成长的一池春水

浙理工打造“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育人体系

本报通讯员 石丛珊 张义玲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杨涛语、姚利萍通过在浙理工桐乡研究院的学习实践,协助浙江大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制备高效催化材料,革新水处理工艺,成功解决了一直困扰企业的印染废水处理问题。依托产学研的成果,他们还拿到了第六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近年来,浙理工将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打造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学校积极鼓励研究生将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参与学科创新竞赛相结合,形成了学有所研、学有所成、学成来赛的良性循环,构建了“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企业出题 师生解题

从2013年开始,浙理工组织研究生参与“名校硕博进名企”实践活动。在桐乡,学校每年都会选派10余名优秀的硕博研究生走进当地企业,与员工同吃同住,一去就是两个月。百名硕博研究生8年来累计为企业改进技术工艺90余项,牵线共建研发载体近100个,一批项目成功获得省市级立项及资金支持。

研究生深入企业实践,一方面沉下心、俯下身,虚心求教,学习了生产一线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结合专业知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实践,促进企业技术工艺优化创新,协助企业申报专利,真正做到了在劳动和科研实践中把论文和专利写在企业的车间里。

在此基础上,2015年,学校与新昌共同成立了浙理工新昌创新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浙理工新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造了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机制。

李昂是新昌研究院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之一。他读研的第一年在校学习,后两年前往新昌企业做项目课题。在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李昂了解到企业汽车线束产品质量检测存在问题。他用视觉检测技术代替人工检测,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运用数学建模中的预测模型,帮助企业预测汽车线束产品订单,科学规划产品生产。

目前,浙理工新昌模式已在象山、上虞、桐乡等9个地方研究院辐射开展。今年暑期,学校共有1200余名研究生参与地方企业的科研攻关,占研究生总数的24%。3年来,累计有100余名研究生入驻各个研究院和基地,对接20余家大中型企业,在省内外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领域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以赛促研 以赛促学

除了广泛布局地方研究院,打造实践基地和平台,学校还鼓励研究生把在企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比赛项目,积极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挑战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研,以赛促学。

浙理工研究生院院长傅雅琴说:“我们发现,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在国家级赛事中往往容易获得更高奖项。”

凭借在企业的两项研究成果,李昂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其中“基于摄像机的双目测距系统”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TI企业命题三等奖,“基于数据挖掘降低汽油精制过程辛烷值损失”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据了解,浙理工每年有800余人次的研究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占研究生总数的16%。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修订了《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与竞赛奖励办法》和《浙江理工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关于指导研究生创新实践的教师工作量认定办法和绩效奖励标注等相关制度文件,明确了师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工作量、创新成果奖励和社会实践加分等激励政策,有效调动了广大导师和研究生参与创新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通过校院联动、宣传动员、经费划拨、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积极引领师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保障研究生有时间、有能力、有精力参与‘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活动,并通过导师的指导,让学生和企业均取得满意的成效。”傅雅琴表示。

在“研究生团队—龙头企业—科研项目—创新大赛”“四位一体”研究生创新实践协同育人新模式下,浙理工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十佳团队”“十佳团队提名”“百强团队”、浙江省大中专院校微团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光荣使命。”浙理工校长陈文兴表示,“学校通过构建‘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把这两个‘牛鼻子’工程牢牢牵住,互促共进,同向发力,既有效发挥了高校的智力优势,缓解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能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等社会资源协同育人的作用,实现研究生培养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引领广大研究生勇立创新潮头,服务国家发展,展现责任担当。”

新闻原文网址:http://www.zjjyb.cn/html/2021-12/20/content_34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