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巧手改衣实践活动。
原文如下:
中国教育新闻网:浙江理工大学:师生党员“缝”出便民小事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越 记者 蒋亦丰)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焕然衣新”艺术工作坊大厅挤满了抱着衣服的老师、学生和后勤大叔大妈们。大家将缝纫机围得水泄不通,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院长季晓芬教授正踩着缝纫机,带领师生党员开展巧手改衣实践活动。
在了解大家的不同需求后,志愿者开始登记信息、测量尺寸、标记长度、裁剪包边、穿针引线、机车手缝、整平熨烫……在季晓芬带领下,大家分工协作,半天时间就完成了几十件衣服的缝补、修改工作。现场还有一些未完成的衣物,志愿者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修改并提供送衣上门服务。在另一个学生生活区,一个摆满家用缝纫机、蒸汽熨斗、裁剪刀、卷尺等工具的“衣物修补站”作为本次活动的缝补流动站,也引来众多学生参与。
据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学院已深入社区街道、学生公寓和教学区开展了多场巧手改衣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
作者:蒋亦丰 赵越
新闻来源链接: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111/t20211126_662764_wap.html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师生党员“巧手改衣”助力“三为”实践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赵越)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焕然衣新”艺术工作坊大厅挤满了抱着衣服的老师、学生和后勤处的大叔大妈们。大家将缝纫机围得水泄不通,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院长季晓芬教授正踩着缝纫机,带领师生党员开展巧手改衣实践活动。
“上回买的衬衫太长了,外面改改要几十块钱,一直没穿。今天听说有院长亲自来改衣服,我一大早就来了。”后勤阿姨说完,在登记处写下了自己的改造需求。
在了解大家的不同需求后,志愿者开始登记信息、测量尺寸、标记长度、裁剪包边、穿针引线、机车手缝、整平熨烫……在季晓芬教授的带领下,大家分工协作,半天时间就完成了几十件衣服的缝补、修改工作。
面对一件要求改短的速干衣,参加活动的学院工会主席孔媛老师也犯了难。眼前这件衣服面料薄、弹性大,现场又没有专业的针织用机器,只能通过先熨烫再缝制方式修改长度。考虑到面料易变形,熨烫需要特别谨慎,烫两圈就花费了近半小时。为了让衣服底摆平整,志愿者采用手工撬边的方式进行。同时衣服面料很薄,又不能透针,撬边的每一针都要小心翼翼地处理。就这样,2个小时后,一件合身的速干衣终于修改完成了。
现场还有一些未完成修改的衣物,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修改工作后,志愿者们还提供了送衣上门服务。
在学生生活区,一个摆满家用缝纫机、蒸汽熨斗、裁剪刀、卷尺等工具的“衣物修补站”作为本次活动缝补流动站,引来了众多学生参与。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已深入社区街道、学生公寓和教学区开展了多场巧手改衣活动,并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
据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将专业特长用于为民办实事,目前已开展了“数字赋能企业转型升级”、“考研加油站”等活动。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新闻来源链接:https://www.eol.cn/zhejiang/zhejiang_news/202111/t20211130_21810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