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学习强国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手”拉“小手” 一起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原文如下:
假期在做什么?请看浙理"红信讲习团"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引导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2021年暑假,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信讲习团"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和宣讲活动。
走新更"走心" 红信讲习团开展"四史"宣讲"四进"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四史"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信讲习团"成员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四史"教育进校园、进场馆、进网络、进社区的"四进"宣讲活动。

"红信讲习团"暑期社会实践团
(一)宣讲进校园 精神入人心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史、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党群工作部(宣传)、教卫局牵头组建由高校优秀学生党员组成的"钱塘潮·青年浪花"宣讲团,走进中小学开展党史主题宣讲活动。"红信讲习团"成员丰宇航、孙哲敏、武玮芸、何悦,结合浙江理工大学深厚的红色校史资源,为6所结对的中小学进行主题宣讲,"大手"拉"小手",一起跟党走。

"红信讲习团"走进中小学开展党史宣讲
(二)宣讲进场馆 砥砺践初心
"红信讲习团"第一支队以红色文化讲习馆、档案馆为依托,融合百年党史与校史,迎接各领域领导、省内外院校、中小学生、党员群众、国际友人入校参观交流,向来访嘉宾讲解红馆故事,宣讲"四史"知识,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汲取精神滋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红信讲习团”指导老师、马院院长渠长根教授为教育厅党委副书记干武东一行讲解红馆

“红信讲习团”为中小学生讲解红馆
8月3日,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梦行浙江——百国千人看百年”活动走进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来自浙江大学等六所高校的120余名留学生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佩戴口罩分批、有序参观了红色文化讲馆、“档案里的初心故事”珍贵档案文献展,“红信讲习团”在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艳娟副教授的带领下承担了本次讲解。通过此次活动,红馆被更多的国外友人所认知,成为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和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平台。

“红信讲习团”在指导教师马院王艳娟副教授带领下为留学生代表讲解红馆
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简称“红馆”)于2019年9月建立,是全国高校首家,分为孕育厅、发展厅、弘扬厅和成果厅四个部分。近日还成功入选100家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名单,成为钱塘区唯一一家、浙江省教育系统三家入选者之一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是暑期社会实践的热门打卡地。

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馆内场景
“红信讲习团”第二支队赴西子湖畔中国共产党杭州党史馆(杭州市方志馆),担任第一展厅的讲解志愿者,为来访团队和游客讲述中国共产党杭州地方党组织带领全市人民一路走来并创造灿烂辉煌的历史。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展品和史料中感悟革命先驱的初心。

“红信讲习团”成员在杭州党史馆开展党史宣讲志愿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追寻先烈印迹 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望湖宾馆(即浙江陆军监狱原址所在地)以及浙江地区县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挖掘红色资源,追寻红色记忆,讲述红色故事。深入探寻张秋人、裘古怀、徐英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了解浙江陆军监狱在浙江地区红色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团队成员仔细瞻仰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认真聆听讲解,集体观看了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共同追忆英雄不畏牺牲的峥嵘岁月。我们应当要牢记革命先辈英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岗位,勇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力量。
(三)宣讲进网络 走“新”更走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浙理骏马奔腾”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微博、天目号为主要输出终端,借力“微媒体”,推动“四史”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红信讲习团”成员用珍贵的历史影像、生动的历史物件、鲜活的历史人物,将百年党史与百年校史结合起来,创作“跟着红馆学四史”、“红馆讲解直播间”、“百年情书,不忘初心”等多样的网络精品,以直播、动画、海报、漫画、微党课、短视频等网络宣讲形式高质量、全覆盖开展,真正让“四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在线上“开枝散叶”。
(四)宣讲进社区 “四史”入人心
为进一步丰富对接志愿服务基地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自身志愿服务创新意识,“红信讲习团”成员分批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丁兰街道12个村社开展“四史”宣讲进社区主题活动。以讲解图文并茂的“四史”展板,开展紧张刺激的“知识问答”、观看建党百年文艺演出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四史”知识普及,开启沉浸式学习体验。各年龄层居民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
走访西湖办学旧址 寻觅浙理红色初心
我校前身蚕学馆,由杭州知府林启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8月,在西子湖畔金沙港创办,从此揭开了中国近代纺织、农业教育的帷幕,有力地推动了浙江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为研习校史文化,赓续学校文脉,弘扬办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信讲习团”成员走访西湖沿线办学旧址,探寻浙江理工大学的红色初心。
风荷腾龙,百年思源。“红信讲习团”赴林社、蚕学馆办学旧址纪念碑,领悟林启先生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办学初心;重游秋水山庄、夏衍旧居,体认优秀校友居安思危、勇于变革的报国初心;参观杭州党史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探寻学校百余年历史文脉和办学历程中的红色初心。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团队成员回望初心、坚定信心,立下恒心,纷纷表示要珍惜现今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秉承学校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发奋学习、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欣欣向荣、为浙江的经济腾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建功立业!
开展志愿实践服务 弘扬奉献互助精神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的服务基层群众生产生活,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信讲习团”走进杭州市丁兰街道勤丰社区、丁桥苑社区、长睦苑社区、华鹤社区等12个下设村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本次志愿活动着眼倡导新时代文明生活风尚,"红信讲习团"成员通过发放宣传页、电话提醒、入户宣传等方式为丁兰街道居民进行交通安全宣传、防诈骗宣传和垃圾分类宣传。
团队成员还助力社区文化综合建设和便民服务,在社区活动中心,带领小朋友进行主题为"建党一百周年"的创意绘画个性书签制作;走访老年活动中心,采访慰问了一些老党员;在"浙里办"APP上为社区没有建立档案的居民建立档案,方便预约接种疫苗。
在丁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红信讲习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行党史教育宣讲,居民对此非常感兴趣,主动询问关于党史方面的问题,还一同观看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
志愿者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区的实践中,践行新时代文明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称赞,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内容,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同时,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激发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用党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新闻来源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70441502703991144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2704415027039911440&pid=&sourc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