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9成杭州人不知京杭大运河申遗 沿岸古迹亟待摸底调查

发布时间:2005-07-22 作者与来源:今日早报  浏览次数: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25日电 日前,第29届世遗大会将“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走了16年申遗路的浙江,其呼声极高的大运河申遗进展又如何呢?浙江理工大学文保协会刚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93%的杭州市民不知道运河申遗。昨天,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九成市民不知运河申遗

  7月初,浙江理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12名成员,在运河沿岸开始调研。根据对500多位市民的调查显示,70%不清楚我省是否有世界文化遗产,82%不知道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93%不知道7省市联合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调查中还发现,民众对于杭州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不高,保护意识不强。
运河文化正在被蚕食

  根据调查,76%的50岁以上市民对运河感情深厚,87%的年轻人则对运河文化了解甚少。曾在杭州港航实业总公司工作的75岁的杨大爷说:“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应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应引起重视。”

  省考古所副研究员、省文化厅科研项目《浙江申报世界遗产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张苹告诉记者,杭州市区曾有湖墅路、拱宸桥两大片明清市井景观,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商铺连绵。清末,古运河畔成戏曲荟萃之地,拱宸桥一带,盖叫天等京剧名伶经常在此演出。然而近几年,这些古迹已大片消失,运河沿岸地方戏曲、民间传说和民俗等地方文化也随着旧城改造而消失。

沿岸文物古迹亟待摸底调查

  调查显示,市民普遍关心大运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91%的民众认为解决水质污染问题是当务之急。对于运河申遗,市民建议:对将污水排入运河的企业和商铺加强管理;统一运河两岸的建筑风格,使之与运河文化相匹配。

  专家认为,我省应尽快行动起来,对运河及沿岸文物古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制定保护规划,原汁原味地保护大运河及沿线尚存的桥梁、码头、仓库、民居等古建筑,收集民俗、民间传说、地方戏曲等地方文化,同时进一步治理污染,加强绿化。“如果措施得当,5年内国际呼声较高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进入‘世界遗产’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