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浙江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青年骨干教师座谈会在下沙校区行政楼215会议室召开。我校各文科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及社科发展服务中心朱伟明主任、陈艳华副主任及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朱伟明主持。

首先,朱伟明对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主题进行介绍,他指出,青年教师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动力和希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位青年骨干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随后,陈艳华为与会青年教师们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计划(2023-2027年)(草案)》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等。
各位参会青年骨干教师依次发言。

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何苗发言,学校的规划令人振奋,我们通过申报学科材料发现了很多不足。未来我们需要:一、强基础,给年青老师夯实发展基础,避免平地起高楼式的重复劳动。尽可能到教授团队里来成长。二、抓特色,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凝练学科重点方向,服务国家和省里的中心工作,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和社会关怀。三、立品牌,提升我们学校和学科的影响力,在省里和国家形成独特的社科品牌符号。如我们的时尚传播研究系列丛书。再如新闻传播学科明年拟办一个全国影响的史量才新闻奖,打出品牌,做出影响。
服装学院青年教师代表王志成发言,自己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需要扎根所在学科,凝练研究方向,依托参与和主持的科研项目,开展专著、论文等代表性学术成果的研究和打磨。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要潜心锻炼自身“甘坐冷板凳”的学术心态,形成“十年磨一剑”的学术规划和研究格局,避免“重申报轻研究”的浮躁氛围。当前学校社科中心正在编写和制定的社科发展计划及系列激励措施,将更大程度地鼓励教师们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产出和培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代表肖增瑞建议,希望学校可以更多地举办关于研究方法、前沿理论、软件工具等更多元化、更具基础性的培训班,持续举行关于校内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的学术沙龙,营造更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对SSCI期刊进行分类分级评价,推出针对新进教师的学术导师制度等。
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徐晓慧发言:感谢学校和社科中心对我们的帮助支持,结合我取得成功的个人经验,我认为其一,加入团队对青年老师来说很重要,成熟的团队能帮助稚嫩的青年教师获得快速成长;其二,青年老师应有更长远,更发展的眼光,不仅要发ssci论文,更要发表高质量,获得同行认可的期刊论文。
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代表金幼芳:非常感谢学校社科部门领导老师们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支持和辛勤付出,科研工作非常琐碎且工作量大,需要经常和时间赛跑,加班加点,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我们科研部门老师们的默默付出。本次座谈会地召开体现了学校对青年教师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倍受鼓舞,希望学校未来在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能给予更多的支持。
此次座谈会各位青年骨干教师畅所欲言、氛围活跃,帮助社科中心对当前学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发展需求和困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一步,社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强化精准服务,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