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响应号召,承濮绸非遗,扬红色文化,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周赳教授、肖康情、徐青、金瑶瑶、康淑怡、周莹莹、沈意童、吕夏平、杨卓、张蓝戈、潘依雯组成师生实践团,对濮绸的发源地——桐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濮院镇坐落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举办的“濮院时装周”致力于打造“古镇+时尚”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体现濮院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本土传统技艺和产品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
这一创新模式与实践团的目标不谋而合——将文化根基与现代时尚化设计融合,为新时代新濮绸的发展注入新时代能量。
历经千年的濮绸是宋元明清时期桐乡濮院地区所产的著名丝织品,是濮院人民的共同财富,为探索濮绸发展现状,实践团前往磐十文化艺术创意有限公司,与董事长戴金海先生进行交流学习。
在工作室,戴金海先生与到访师生交流了桐乡濮院非遗产品濮绸作为地域名品,一直在寻求开放思想,让年轻人参与传承、多元化创新的发展思路,并分享了公司正在开发的新濮绸产品。在技术创新上,公司开发了功能性负氧离子丝绸面料,阳光下能变色的防晒丝绸服装。在文化艺术创新上,公司建将新濮绸主题产品设计与国际时尚接轨,传播好中国丝绸文化。关于濮绸的未来发展定位,他提出新濮绸要注重时尚个性化和品牌化的发展之路,将新濮绸定位到濮院地域特色的高端品牌产品。
参观完展厅后支部师生与戴金海先生、桐乡市发展与改革局许国梁副局长和周赳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
采访中提到关于濮绸的传承手段:“我们要以文化来传承,挖掘文化的当代性。”“文”是濮绸的历史本源,“化”是当代的手法、原料、设计流行趋势等。“化”围绕着本源展开。传承时要梳理好濮绸所表达的传统文化逻辑符号,以“文化”来传承,才能在创新发展中保留濮绸的特色。
采访过程中各位老师给学生以鼓励:“濮绸是历史悠久的丝绸产品,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前,要用先进文化和领先技术来创新濮绸。历史传承是我们的事情,但怎么创新发展是你们年轻人的重要使命。”
作为纺织学子,实践团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弘扬红色精神,守正创新,学以致用,为嘉兴桐乡的传统濮绸的当代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