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弘扬“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内涵,增强学术文化育人的共识与担当,共同提升学风建设质量以及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4月27日,纺织(丝绸)学院第十一届“经纬志”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式暨“一带一路”倡议下纺织青年的学术担当与历史使命论坛在2N-119隆重举行。来自东华大学等5所兄弟高校纺织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徐阿进、杂志社社长李启正、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副院长余厚咏、党委副书记方平、研究生辅导员张云宇,以及来自各高校的优秀研究生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了活动,论坛由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胡万里主持。
首先,徐阿进欢迎致辞。他认为,学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着大学的品味和格调。纺织(丝绸)学院高度重视学术文化的凝练与实践,涌现了大量研究生学术之星、自强自立之星,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他预祝本届学术文化节能与主题教育的内涵相贯通,聚焦学校奋进“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贡献科研人、纺织人的学术力量。

来自各兄弟院校的领导嘉宾也对本届学术文化节进行了致辞与祝福,给予了较高评价,肯定了纺织学院的学术底蕴、学术作为、学术成果。
为立足研究型学院的建设,推进党建育人与学术育人的有机融合,打造“党员共担、支部共育、发展共生”为主色的“学术红人”,学院聘请了新一批“学术红人”,徐阿进与余厚咏为他们颁发聘用证书。

前期,学院对同学们的学术需求进行了调查调研,同时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走好科研道路,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社长李启正发布了由学院总结提炼并印制在折扇上的《科研修炼字诀》,从文献阅读、选题开题、课题实施、发表文章、课余生活等方面细心解读了在科研路途中的经验要点。

之后,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平作总结讲话,学术文化节是学院主题教育“破题之术”板块的重要构成,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表达,学院高度重视学术文化的建设,突出学术、学科、学业对学生的全方位塑造。他从学术的前世今生中鼓励大家要明晰学术要有传承的势能、创新的动能以及无尽的可能,同时送给大家三个期望:希望各位同学有一天比一天强的韧劲,吃得起苦头,才能品得出甜头;有一山比一山高的拼劲,站得上高峰,才能望见更高的峰;有一阵比一阵强的清净,坐得了冷板凳,才能站上报告台。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下纺织青年的学术担当与历史使命论坛正式开始。论坛伊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胡万里发布《纺织类高校研究生会学风建设共同体倡议》,诚邀各位同学加入其中,并呼吁大家携起手来,共建优良学风、坚守学术道德。
论坛现场,来自各兄弟院校的研究生代表们对“一带一路”倡议分别进行了解读,分享了自己参加援疆团的经历,以及从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对纺织青年的学术担当与历史使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论坛结束后,方平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点评。他指出,论坛交流具有立意高、见解高、效率高的特点,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纺织学术、技术、产业前沿,具有深邃的思考性和浓厚的实践性。下一阶段,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社会服务、学术交流方面的力度,突破惯性思维,实现纺织类院校之间的联动谢东。
据悉,本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以“学思行悟二十大,共筑纺织强国梦”为主题,在未来的三个月将举办以“启”、“红”、“享”、“术”、“承”、“业”为特色的学术活动,为同学们带来精彩、丰富的系列活动。
